中国报告大厅网讯,作为中国最早的P2P网贷平台之一,信也科技(原拍拍贷)历经行业起伏后转型为金融科技助贷平台,在2024年交出了一份营收增长但暗藏隐忧的成绩单。其全年促成交易额突破2062亿元,营收达130.66亿元,却因担保收入占比激增、资产质量下滑及消费者投诉高企等问题陷入发展瓶颈。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P2P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信也科技自2007年成立以来,见证并参与了中国P2P行业的全盛与衰落。作为行业"开山鼻祖",其于2017年赴美上市时市值一度触及40亿美元,但随后遭遇行业爆雷潮冲击,最终在2019年转型助贷平台,并将核心业务转向小微企业信贷领域。这一战略调整虽帮助公司摆脱P2P监管风险,却也使其面临新赛道的竞争压力:20232024年间国内市场促成交易额增速从28.1%骤降至5.2%,在贷余额仅增长5.83%,显示传统业务增长动能持续减弱。
尽管全年营收同比增长4.14%,但净利润增幅仅为1.81%,核心支撑竟来自信贷减值计提的显著减少。2024年第四季度信用损失计提同比缩减2.38亿元,直接推动单季净利润增长近30%。更引人关注的是收入结构异动:担保业务收入首次超越传统贷款服务费,占比达39%,全年贡献50.85亿元。这种依赖外部合作方风险转移的模式,在经济波动时可能反噬公司利润稳定性。
国内市场数据揭示更深层危机:2024年国内业务90天以上逾期率升至2.13%,较2021年的1.26%翻近一番,且连续四年走高。尽管公司声称"信用风险改善",但季度数据显示第三季度逾期率曾达2.5%,仅在第四季度小幅回落。伴随小微企业信贷占比提升,此类客户群体抗风险能力薄弱的特性正逐步暴露,加剧了资产质量管控压力。
转型助贷平台后,信也科技通过"拍拍贷"品牌延续运营,却陷入投诉漩涡。黑猫投诉平台显示,近30天新增2206条投诉,涉及暴力催收(如威胁恐吓、骚扰通讯录)、高息收费(年化利率逼近36%红线)等问题。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企业声誉,更暴露出在贷后管理环节的合规漏洞——金融机构资金主导模式下,助贷机构仍承担实际催收责任,操作边界亟待规范。
总结来看,信也科技正站在转型后的关键节点:担保业务扩张与资产质量恶化形成风险闭环,用户投诉高企削弱市场信任基础。如何在保持小微金融创新的同时强化风控能力、平衡利润增长与合规经营,将成为决定其能否穿越周期波动的核心命题。未来若无法有效解决上述痛点,这家曾引领行业变革的金融科技企业或将面临新一轮发展瓶颈。
更多P2P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P2P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