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今年第一季度,国际金价创下近四十年最大季度涨幅,然而这一上行趋势在近日遭遇剧烈回调。清明假期期间,国内多个黄金珠宝品牌的金饰价格两天内每克暴跌30元,市场交易氛围转淡,反映出投资者情绪与消费需求的双重波动。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金饰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今年第一季度,现货黄金价格上涨约19%,达到自1986年9月以来的最大季度涨幅。伦敦金曾在4月初触及历史峰值3166.67美元/盎司,纽约金和现货黄金也同步刷新收盘记录。然而,市场情绪迅速转向,国际金价在随后两个交易日内大幅下挫,纽商所6月黄金期价周五收报每盎司3035.40美元,单日跌幅达2.76%,全周累计下跌2.53%。此次回调主要源于投资者对高价位的获利了结操作以及市场风险偏好的短期转变。
清明假期期间,国内黄金消费市场表现冷清。以周大福、老庙黄金等品牌为例,足金饰品价格在4月3日曾触及962元/克高位,但至4月5日已普遍回落至932元/克,两天跌幅达3%。上海地区某金店销售人员表示:"当前客群以婚庆刚需为主,假期的选购意愿明显低于往年同期。"银行渠道的投资金条价格同样出现波动,多款产品突破每克750元关口后陷入震荡。
上海黄金交易所于4月初发布通知强调,近期地缘政治与经济不确定性加剧贵金属市场的剧烈波动,要求各会员机构加强风险管控。分析人士指出,短期金价走势受多重矛盾驱动:一方面,美联储降息预期、全球央行持续购金行为以及地缘冲突引发的避险需求构成支撑;另一方面,高企的价格已导致部分投机资金选择离场,黄金ETF持仓增速有所放缓。
从宏观视角看,多国央行加速储备黄金资产的趋势未改。行业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央行购金量达到18年来最高水平,这一趋势在2024年延续。市场分析人士认为,若美联储年内开启降息周期或美元指数持续走弱,金价有望重回上行通道。然而短期来看,技术面超买信号叠加假期交易清淡背景下,黄金多头仓位的调整可能引发进一步回调风险。
总结:黄金市场的"双轨制"特征凸显
当前黄金市场呈现出显著的两面性:国际层面受央行购金和避险情绪驱动维持长期看涨逻辑,国内消费端则因价格敏感度进入观望阶段。尽管机构普遍对金价中长期走势保持乐观,但短期波动风险已引发监管层与投资者共同关注。随着二季度经济数据陆续发布及美联储政策路径进一步明晰,黄金市场或将迎来关键方向选择节点。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在把握资产配置机遇的同时,需警惕高波动性带来的短期资金压力。
更多金饰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金饰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