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2025年4月7日,国际金融市场遭遇"黑色星期一",新一轮关税政策冲击引发连锁反应。亚太主要股指集体下挫,A股市场剧烈波动,创业板指单日跌幅超9%。面对突发性风险,中国政府迅速启动跨部门协同机制,通过流动性支持、资本增持及产业回购等组合拳稳定市场信心。这场危机不仅考验着中国资本市场的抗压能力,更凸显了政策调控与市场内生修复的双重效力。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白银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在系统性风险加剧之际,监管层启动多维度政策响应机制。中央汇金公司率先宣布加码ETF投资,并明确表态将持续扩大配置规模。此举既是对市场流动性的精准补给,更是向投资者传递"国家队"的坚定立场。央行同步释放流动性支持信号,承诺通过专项再贷款为市场提供充足资金保障。数据显示,中国国新控股有限公司已启动800亿元央企股票增持计划,重点投向科技创新与核心资产领域。
上市公司群体展现出罕见的协同行动力。4月7日晚间至次日早间,包括能源、基建、科技等多行业龙头企业密集发布股份回购方案。中国核电拟以35亿元资金回购股份,招商蛇口等招商系七家上市平台同步推进回购计划,蓝思科技更宣布510亿元的高额回购额度。这些真金白银的操作不仅彰显企业对自身价值的认可,也形成强大的市场稳定器效应。数据显示,仅头部企业的回购规模已超20亿元,相当于同期市场日均成交额的1.2%。
尽管外部环境充满不确定性,但国际金融机构最新调查显示中国市场前景持续向好。新兴市场投资者信心指数显示,四成受访者认为中国政策应对能力为区域经济最大利好因素,34%机构上调A股投资评级。相较于成熟市场估值水平,当前A股核心资产的市盈率仅为美股三分之一,叠加科技创新企业占比突破45%的新质生产力结构,形成显著比较优势。
总结:本次市场波动中展现的政策敏捷性、产业响应力与价值发现能力,共同构成中国资本市场的韧性基因。在800亿央企增持计划、超百亿上市公司回购及流动性保障机制支撑下,A股正加速完成压力测试下的自我修复。随着更多稳预期措施落地,市场风险溢价有望持续改善,核心资产的配置性价比将进一步凸显。这场"信心保卫战"不仅关乎短期企稳,更将重塑全球投资者对中国资本市场的长期价值认知。
更多白银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白银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