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为系统治理城市排水瓶颈问题,上海市人民政府于4月9日正式发布《上海市排水管理体制改革方案》,提出通过整合公共排水设施资源、优化运维管理体系,打造与超大城市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化城镇排水体系。这一改革将聚焦雨污水管网、泵站及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以提升运行效能为核心目标,推动城市排水系统从分散式管理向一体化运营转型。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排水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根据《方案》,此次改革在保持现有规划建设分工、设施权属关系、政府监管责任和运维资金渠道不变的前提下,计划到2026年底将黄浦区、静安区等10个行政区及特定街道的雨污水公共排水设施,纳入上海城投集团主导的石洞口、竹园、白龙港三大污水处理片区一体化管理体系。通过统一运维管理、技术标准、运行调度、服务质量与核算机制,推动降本增效目标实现。
改革实施分为三个关键步骤:首先在2025年1012月间完成设施的有序移交工作;其次上海城投集团将整合各区国有养护企业的排水运维人员,重组内部管理架构;最后通过建立覆盖管网、泵站和污水处理厂(厂站网)的协同机制,形成跨区域统一调度能力。改革特别强调属地防汛责任不变,确保应急响应效率不受影响。
为保障改革落地,《方案》同步部署两项核心举措:一是2025年5月前构建排水感知体系及模拟评估系统的运行机制,通过数字化技术提升设施监测能力;二是整合三大片区的更新改造资金渠道,由市水务局联合相关部门在2025年6月形成项目建设计划。此外,自2026年起将研究新建排水设施投资政策,探索全生命周期成本控制路径。
通过此次改革,上海市预计将实现排水系统运行效能的显著优化。统一管理体系可减少重复建设与运维损耗,强化跨区域应急联动能力;标准化技术规范将降低故障率并延长设施寿命;数字化监测网络则为精准调度提供数据支撑。这些措施共同构成超大城市排水管理现代化的基础框架,为应对极端天气和城市扩张带来的挑战奠定坚实基础。
总结来看,《上海市排水管理体制改革方案》以系统性思维破解传统管理模式的碎片化难题,通过资源整合与技术创新推动排水设施从“各自为政”转向“协同作战”。这一探索不仅回应了当前城市发展的迫切需求,更为全国超大城市排水治理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范式。至2026年改革全面完成后,上海有望构建起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的城市水循环管理体系,切实提升市民生活品质与城市抗风险能力。
更多排水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排水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