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2025年3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降幅收窄至0.1%,但仍连续第二个月处于负增长区间。从环比看,当月CPI下降0.4%,其中食品价格跌幅扩大成为主要拖累因素。伴随政策效应逐步显现,核心通胀指标回升释放积极信号,表明供需关系正在改善,但整体物价仍面临结构性压力。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食品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3月食品价格环比下跌1.4%,对CPI总降幅贡献超六成,成为拉低指数的核心因素。鲜菜、猪肉、鸡蛋和鲜果价格分别下降5.1%、4.4%、3.1%和1.6%,延续了2月以来的下行趋势。此前两个月(23月),食品价格持续走弱,其中鲜菜环比连续两月下跌(3.8%至5.1%)、猪肉降幅扩大至4.4%,叠加鸡蛋价格回落,进一步加剧了CPI的负向压力。
官方分析指出,3月物价走低与多重短期因素交织相关:一是春季气温回升促进农产品集中上市,食品供给充足导致价格承压;二是旅游需求减弱,飞机票和旅游服务价格环比分别下跌11.5%和5.9%,合计拉低CPI约0.13个百分点;三是国际油价下行传导至国内成品油市场,汽油价格环比下降3.5%,对CPI形成额外拖累。
尽管整体物价延续负增长,但剔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5%,较前期明显改善,反映消费需求回暖迹象初现。政府工作报告设定的2%左右年度CPI目标,体现了对价格总水平合理调控的决心。从数据看,13月平均CPI同比下降0.1%,显示政策组合拳正逐步修复供需失衡,为后续经济企稳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3月CPI延续同比负增长主要受食品、能源等分项拖累,但核心通胀回升释放积极信号。在政策持续发力下,未来物价有望向合理区间回归,同时需关注结构性压力对民生保障的影响。当前数据既印证了短期市场供需变化特征,也为后续宏观调控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更多食品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食品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