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行业资讯 >> 2025年无火香薰行业趋势分析:溶剂挥发性能决定产品品质

2025年无火香薰行业趋势分析:溶剂挥发性能决定产品品质

2025-04-11 20:51:26 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 T| T
分享到:

  在当前的香薰市场中,无火香薰凭借其独特的魅力,逐渐成为消费者营造舒适生活氛围的首选。随着2025 年的到来,无火香薰行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消费者对于无火香薰的品质和使用体验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溶剂作为无火香薰的关键组成部分,其挥发性能对产品的香气散发和稳定性起着决定性作用。深入探究不同溶剂在无火香薰液中的挥发性能,对于提升无火香薰产品的品质、满足消费者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2025年无火香薰行业趋势分析:溶剂挥发性能决定产品品质

  一、无火香薰溶剂体系的构成与特点

  无火香薰主要由溶剂和香精组成,溶剂在其中占据较高比例,且体系复杂。目前,无火香薰溶剂主要分为醇醚类、醇类、异构烷烃类三大类。

  醇醚类溶剂如甲氧基甲基丁醇(MMB)、丙酮缩甘油(ACM)、甲氧基异丙醇(PM)等,具有醚键或羟基,能溶解憎水化合物与水溶性化合物,具备低气味、溶解能力强等特性。例如,丙酮缩甘油无毒无味,清洁环保且互溶性好,可作为香精载体替代传统醇醚类溶剂;MMB 因突出的溶解能力、兼容性等优点受到青睐;丙二醇醚系列也因其低毒性和环保性被广泛应用。

  醇类溶剂以乙醇为主,挥发速度较快,常用于香水产品。在无火香薰中,若使用乙醇作为溶剂,其快速挥发的特性可能会对整体香气散发产生影响。

  异构烷烃类通常指支链烷烃,范围涵盖沸点较低挥发性的异构 C5 到低挥发性的 C14 异构烷烃溶剂。这类溶剂具有良好的挥发性和低气味优点,在香薰产品中具有成本优势,但长链烷烃非极性大,可能与部分溶剂、香精不相容,且烃类对人体存在健康风险。

  基于这三大类溶剂,可配置多组分溶剂体系,该体系能调节挥发速率,具备良好的综合带香性能,受到香氛市场青睐。不过,多组分溶剂的挥发量不能简单将纯溶剂挥发量叠加计算,其情况较为复杂。从动力学理论角度,溶剂挥发速率与风速、湿度、温度、气压、散发面积等因素相关;从溶剂底材模型来看,不同材料表面挥发速率也存在差异。

  二、探究无火香薰溶剂挥发性能的实验设计

  (一)实验试剂与仪器准备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无火香薰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实验选用了多种溶剂,包括 DPMA、DPM、MMB、ACM、95% 乙醇、IP CLEAN LX(C10 - 13 异构烷烃)、TKM(C12 - 16 异构烷烃)、TL(C11 - 13 异构烷烃)、TM(C13 - 17 异构烷烃)等。同时准备了挥发棒(涤纶弹力丝 18 cm×3 cm)、ME3002E/0 型电子分析天平、GCMS - QP2010 型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以及 USB 型温湿记录仪等仪器。

  (二)实验方法实施

  溶剂挥发性测定:配制样品,搅拌均匀并陈化 1 天后,分别转移到挥发性试验专用玻璃瓶和相同挥发面积(三根挥发棒表面积之和)的容器中,放置于恒温恒湿实验室,固定时间称重,依据前后重量变化计算挥发重量。

  溶剂含量变化测定:配制 30 g 样品,经搅拌、陈化后转移到挥发性试验专用玻璃瓶,取 1 ml 放入密封小瓶,余下插入三根相同挥发棒,放置于恒温恒湿实验室,固定时间取样 1 ml,用气相色谱测定每个时间段样品的组分含量。

  无火香薰香气差异测定:依据 GB/T 12311 - 2014《感观分析方法 三点检验》规定,对无火香薰挥发前后样品进行差异检验。具体操作是配制无火香薰 80 g,取 15 g 挥发前样品密封保存记为 A,余下 50 g 插入三根挥发棒挥发 4 天后,取 15 g 挥发后样品放入玻璃瓶密封保存记为 B。按照规定进行样品编号与分组,让 24 位测试者进行感观挑选,记录答案,根据 GB/T 12311 - 2014 表 A.1 或表 A.2 正解数判断挥发前后样品间有无差异。

  三、无火香薰溶剂挥发性能实验结果分析

  (一)单组分溶剂的挥发特性

  在三根挥发棒作用下,对 9 种纯溶剂的每日挥发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在溶剂足量情况下,9 种溶剂每日挥发量均趋于固定值。例如,IP CLEAN LX 与乙醇挥发速度过快,若溶剂不足量,当溶剂重量小于挥发量时,一天内将剩余重量全部挥发。如 95% 乙醇每日挥发量在不同时间分别为 33.44 g・d -1、33.08 g・d -1、6.98 g・d -1、0 g・d -1;IP CLEAN LX 每日挥发量在不同时间分别为 19.87 g・d -1、20.19 g・d -1、19.73 g・d -1、13.71 g・d -1 。这表明在无火香薰中,单组分溶剂的挥发量在一定条件下具有稳定性,但溶剂的量会影响其挥发的持续性。

  (二)双组分溶剂的挥发复杂性

  双组分溶剂挥发性:双组分溶剂在挥发过程中,由于不同溶剂挥发速度不同,会出现溶剂组成变化,进而影响香气表现。根据亨利定律和拉乌尔定律,在理想状态下可得到理论计算模型公式。选取互溶的两个溶剂,按质量比 1∶1 配置 15 组双组分溶剂进行每日挥发量测定。结果发现,不同体系挥发量曲线差异大。如在图 2(a)中四组溶剂实际值与理论值接近,实际值表现与单一溶剂相似;图 2(b)中 DPM/IP CLEAN LX、MMB/IP CLEAN LX 在 4 d 后实际仅剩余 2.8 g、1.9 g,DPM/TL、MMB/TL 实际值偏高于理论值,表现为促挥发;图 2(c)中醇醚类与乙醇复配,DPMA / 乙醇、DPM / 乙醇、ACM / 乙醇实际值缓慢减少并趋于稳定,MMB / 乙醇第 3 天挥发仅剩 3.4 g,可推出 MMB 前两天挥发量大于 11.6 g,大于纯溶剂时挥发量,说明乙醇对 MMB 可能有促挥发作用;图 2(d)中异构烷烃类溶剂复配,TM/TL、IP CLEAN LX/TKM 每日挥发量缓慢减少并趋于稳定,TKM/TL 每日挥发量呈线性减少趋势,挥发较慢于理论值,表现为抑挥发,可能是分子间作用力导致。

  双组分溶剂组分变化:根据双组分溶剂理论挥发模型计算每日挥发量,进而得到溶剂剩余量和理论质量分数。如配方 1 - 4(DPMA/MMB、DPM/MMB、DPM/ACM、ACM/MMB)质量分数变化均小于 0.01%,图 3(b)中对比发现实际与理论值变化差距大,结合图 2(a)中挥发量稳定似单一溶剂,推测可能形成共沸。配方 5 - 6(TM/TL、IP CLEAN LX/TKM)质量分数变化小于 1%,而理论值变化超过 20%,可能受分子间作用力影响。配方 7 - 9(DPM/IP CLEAN LX、DPMA / 乙醇、ACM / 乙醇)中,DPM/IP CLEAN LX 理论与实际质量分数变化均较小,但实际挥发量高于理论值,可推测出挥发过程中 IP CLEAN LX 促进 DPM 的挥发;对 DPMA / 乙醇、ACM / 乙醇结合挥发性分析,4 d 后计算得到 DPMA 与 ACM 平均每日挥发量均大于纯溶剂时每日挥发量,说明乙醇对 ACM、DPMA 可能有促挥发作用,与 MMB / 乙醇的挥发测试结论相同。

  (三)DPMA / 乙醇双组分溶剂的深入研究

  组分 1:1 溶剂:对 DPMA / 乙醇比例为 1∶1 的 5# 组溶剂每日组分变化进行色谱分析。第 1 - 4 天,实际乙醇比例缓慢减少,而理论比例第 1 天快速减少 33%,而后缓慢减少。结合挥发性分析,DPMA 第 1 天实际挥发量为 2.84 g/d,乙醇挥发量 4.2 g/d,随后每天 DPMA 和乙醇的挥发量都随时间发生变化。这表明当比例为 1∶1 时,乙醇挥发受 DPMA 影响而缓慢减少,DPMA 挥发量因乙醇存在而增加,且随着挥发导致的组分比例变化,二者挥发量也随之改变。在无火香薰产品中,若采用该比例的 DPMA / 乙醇溶剂,其香气散发会随着时间呈现出特定的变化规律。

  改变比例:DPMA / 乙醇溶剂改变比例后,重量随时间变化结果显示,在比例为 9∶1、8∶2 时,减少趋势呈线性,每日挥发量稳定,且 9∶1 时实际值小于理论值,说明少量乙醇可促进挥发且保持稳定。随着乙醇比例升高,乙醇与 DPMA 互相影响,总体挥发低于理论值,当乙醇比例大于 70% 时,总体挥发量超过理论值。计算第 1 天 DPMA / 乙醇挥发量随比例变化趋势,理想状态下理论值呈稳定增加趋势,实际挥发过程中挥发量呈指数增加趋势,但在 3∶7 时有波动。在 8∶2 - 9∶1 的比例间,实际挥发量均小于理论值,所以总体挥发量超过理论值可能是因为挥发过程中 DPMA / 乙醇比例大于 9∶1 或小于 8∶2。这为无火香薰产品调配 DPMA / 乙醇溶剂比例提供了重要参考,不同比例对产品挥发性能和香气散发效果差异显著。

  (四)不同溶剂体系对无火香薰带香的影响

  双组分溶剂在挥发过程中,溶剂比例变化情况不同,如 DPM/IP CLEAN LX 会导致溶剂比例变化,而 DPM/MMB 挥发前后比例变化很小。溶剂组分变化可能导致香气出现差异性。选用色泽稳定的香精,在不同复配溶剂中配制无火香薰产品进行三点检验法测试。结果显示,P1 正解数 22,在 99.9% 置信水平上 P1 挥发前后样品香气差异高度显著;P2 正解数 3,在 99% 置信水平上 P2 挥发前后香气无差异。这表明在无火香薰中,溶剂比例的变化会造成香气变化,前后比例变化小的溶剂体系香气变化小,前后比例变化大的溶剂体系香气差异大。这对于无火香薰产品的配方设计和品质控制具有关键指导意义,生产厂家应根据对香气稳定性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溶剂体系。

  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对不同溶剂、复配溶剂等多种体系样品随使用时间挥发性能的变化进行探究,得出以下结论:在溶剂足量、环境条件不变且有挥发棒作用的理想条件下,单一溶剂每日挥发量为定值,挥发棒对溶剂挥发至关重要。双组分溶剂挥发性复杂,不同体系挥发量曲线差异显著,其挥发受分子间作用力等多种因素影响。例如,醇醚类与异构烷烃类复配可能促进挥发,部分醇醚类溶剂复配可能存在共沸现象,异构烷烃类复配后挥发量减少,乙醇与醇醚类溶剂在合适比例下可促进醇醚类溶剂挥发。在无火香薰中,若使用复配溶剂体系,挥发前后组分变化大的溶剂体系会导致前后香气不一致,影响消费者感观体验。因此,在2025年及未来的无火香薰行业发展中,深入了解溶剂挥发性能,合理选择和调配溶剂体系,对于提升无火香薰产品品质、满足消费者对持久稳定香气的需求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有助于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促进整个无火香薰行业的健康发展。

更多无火香薰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无火香薰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无火香薰热门推荐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