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聚焦2025年北京住房保障工作新方向
近期,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召开专题会议,围绕"十四五"末期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展开部署。会议提出六项核心举措,重点强化公租房分配效率与居住品质提升,并明确量化指标与实施路径,旨在通过系统性改革切实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难题。
北京市将加快推动公租房保障扩面工程,计划到2025年底使全市公租房备案家庭保障率达到85%,较当前水平显著提高。会议特别强调对特殊困难群体的兜底保障,在2024年底前完成所有已备案低保、低收入、重残及大病家庭的"应保尽保"目标,确保住房困难群体得到及时有效安置。
在常规轮候分配基础上,政策进一步向重点保障对象倾斜资源。通过优化审核流程与动态评估体系,对特殊困难家庭实施"优先响应+快速配租"双通道服务模式。数据显示,该举措将直接惠及约1.2万户急需住房支持的家庭群体,显著缩短其等待周期。
北京市同步启动保障性住房质量提升工程,聚焦居住体验关键环节进行技术创新。针对公租房使用中的常见问题,如装配式厨房防异味系统、地暖结构优化及排水系统反味控制等,组织专业技术团队开展专项攻关。通过引入新材料与模块化建造工艺,预计可使新交付项目的设施故障率降低40%以上。
会议明确要求各区住建部门强化过程监督,建立"月调度、季评估"工作制度。运用大数据平台实现房源分配全流程可视化管理,并定期向社会公开进展数据。同时设立专项督导小组,重点核查特殊困难家庭保障落实情况,确保政策红利精准直达目标群体。
此次北京住房保障体系的系统性优化,既体现了政府解决民生痛点的决心,也为全国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范本。通过量化指标牵引、技术创新支撑和制度保障强化三管齐下,预计到2025年将形成覆盖全面、品质优良、管理高效的公租房服务体系,切实提升城市困难群体的生活幸福感与社会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