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在2025年一季度展现出强劲动能,成为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数据显示,该行业不仅以显著高于整体工业增速的11.5%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更通过技术创新、政策赋能和市场需求释放,构建起覆盖生产端与消费端的全链条增长格局。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行业重点企业发展分析及投资前景可行性评估报告》指出,2025年一季度规模以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速达11.5%,较同期工业平均增速高出5个百分点。其中,电子整机生产表现尤为亮眼:计算机整机产量8532.2万台(同比增长9.6%),电视机出货量连续两季度正增长至884万台(+4.7%)。作为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载体,5G手机市场同样保持热度,12月国产品牌出货量占比超八成,总销量达4161.9万部,同比增长7.6%,反映出本土品牌在技术迭代与市场需求把握上的双重优势。
为巩固发展势头,工信部正加快制定新一轮电子信息制造业稳增长行动方案。该方案聚焦三大方向:一是强化消费电子领域应用示范,通过推广试点项目优秀成果扩大市场影响力;二是推动鸿蒙生态建设,鼓励更多APP接入国产操作系统应用商店以提升用户体验;三是深化全流程智能升级,在重点行业与产品中加速部署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为超级智能终端的产业化铺平道路。值得关注的是,政策协同效应已显现成效——一季度电子信息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5%,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购新补贴扩围与AI终端创新双重驱动下,电子产品消费需求持续释放。消费者对智能化产品的偏好推动整机销售热潮,同时也带动上游电子元器件产量回升:集成电路和光电子器件分别实现6%和3.5%的同比增长。市场热度进一步向区域投资传导,上海、广东等地重点布局的集成电路与新型显示项目加速推进,形成“技术突破规模应用产业投资”良性循环。
软件领域开源战略成效显著,以鸿蒙(OpenHarmony)和欧拉(openEuler)为代表的国产操作系统生态持续拓展。截至当前,鸿蒙系统已联合超70家共建单位,在能源、医疗等10余个行业落地细分场景解决方案,搭载设备突破10亿台;欧拉系统装机量更超过千万级规模。与此同时,中国开源模型如DeepSeek在国际竞争中崭露头角,通过全链条技术开放推动人工智能商业化进程。未来政策将鼓励企业深度参与开源社区建设,加速形成“共创共享”的产业生态。
下一步发展重点将围绕“智能产业化”和“产业智能化”同步推进:在技术供给端,通过“揭榜挂帅”机制攻关通用大模型及行业专用模型,建设工业数据集夯实基础能力;在应用落地层面,则以“十大行业、百大场景、千家标杆”的遴选标准推动全流程智能升级,并加速超级智能终端的商业化进程。这种双轮驱动策略旨在将技术优势转化为产业竞争力,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能。
总结:
2025年一季度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增长轨迹勾勒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蓬勃活力。从硬件制造到软件生态,从技术创新到消费普及,行业正通过政策引导、市场激活与生态共建的多维协同,构建起兼具韧性与前瞻性的产业体系。随着开源创新与AI深度融合,未来该领域将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扮演更为关键的角色,为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提供坚实支撑。
更多电子信息制造业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电子信息制造业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