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美国商务部近期针对进口自印度的瓷砖产品作出最终裁决,宣布对相关出口商征收差异化的反倾销与反补贴税。这一决定不仅涉及复杂的国际贸易规则适用问题,更可能重塑两国建材领域的市场格局。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瓷砖行业发展趋势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指出,美国商务部2025年4月17日公布的终裁结果显示,在反倾销层面认定印度瓷砖生产商/出口商未构成实质性价格歧视,倾销幅度为象征性的0.00%。然而在反补贴调查中,美方发现存在政府支持行为,最终裁定3.06%3.45%的关税税率。这一差异化的裁决表明,美国贸易执法机构对印度瓷砖产业的竞争优势与政策干预程度作出了区分性判断。
尽管反倾销和反补贴税的具体数值已尘埃落定,但最终是否实施关税仍取决于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的产业损害终裁结果。根据日程安排,该机构将在2025年6月2日前就印度瓷砖进口对本土产业造成的实质性损害作出最终结论。若确认存在损害,则上述反补贴税率将正式生效并转化为实际税单。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反倾销税被裁定为零,但3%起的反补贴税仍可能对印度瓷砖出口商构成显著成本压力。美国海关编码6907系列项下超过40个细分品类均涵盖在调查范围内,涉及从抛光砖到未烧制瓷砖等多种产品类型。这种选择性关税策略既遵循了WTO规则框架,又为本土产业争取到了有限保护空间。
根据美国海关分类标准,本次调查完整覆盖了6905.10至6907.40系列下的核心瓷砖产品,具体包括但不限于抛光陶瓷砖(如6907.21项下)、未上釉墙砖(6907.30编码)以及特殊用途地砖(6907.40分类)。这种精细化的税号划分既确保了政策执行精准度,也反映出美国对瓷砖市场的细分监管需求。
此次裁决标志着自2024年5月10日立案以来长达一年的调查周期进入收尾阶段,但相关贸易摩擦可能远未结束。若ITC最终确认产业损害,则印度出口商将面临平均3.26%的实际关税负担;反之则需重新审视政策逻辑。在此过程中,两国贸易关系的动态平衡与反制措施的可能性将成为市场关注焦点。
结语:瓷砖关税折射出美印贸易博弈新态势
美国对印度瓷砖实施双重关税调查的裁决过程,集中体现了国际贸易救济手段的复杂运用。从零倾销幅度到针对性补贴税的设计,再到ITC终审的关键作用,这一案例既展示了贸易规则的技术性特征,也暴露出各国在产业保护与市场开放间的持续博弈。随着6月最终裁定的临近,这场涉及数十个关税编码产品的贸易纠纷将为建材行业跨境供应链带来新的变量。
更多瓷砖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瓷砖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