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近年来,随着旅游消费市场的多元化发展,中小城市凭借独特的自然风光、慢节奏的生活方式和丰富的文化底蕴,逐渐成为游客新的向往之地。数据显示,2024年一季度中小城市客群占全国旅游预约总客群的27.7%,较疫情前显著提升,而即将到来的“五一”假期更可能重现“一房难求”的盛况。在此背景下,酒店行业正加速布局下沉市场,一场围绕小城游的争夺战已然开启。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酒店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指出,中小城市旅游热度持续攀升,带动了本地住宿业的快速迭代。数据显示,2024年清明假期期间,非一线城市高星级酒店预订占比同比提升6个百分点;县域五星级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45%,其中贵州部分县域涨幅超400%。消费者对“性价比与品质并存”的需求推动酒店品牌加速下沉,四线及以下城市“五一”期间三星及以上酒店订单占比已超过六成。这一趋势吸引了国内外头部酒店集团的关注,纷纷通过新增门店、优化布局抢占先机。
在下沉市场争夺中,本土酒店集团形成多极化竞争态势。行业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排名前30的酒店品牌中共有9个来自锦江集团,其经济型和中端品牌覆盖广泛;华住凭借汉庭、全季等核心产品占据关键席位;尚美数智以78%的三四五线城市覆盖率紧随其后。各企业策略差异显著:锦江聚焦二三线城市的中端酒店扩张,首旅通过特许加盟模式快速渗透低线市场,华住则持续加码空白区域开发。竞争焦点正从单纯数量比拼转向服务品质与本地化运营的深度较量。
国际酒店集团同样将目光投向县域经济带。2024年希尔顿新增眉山、靖江等20余个下沉市场项目;温德姆落子四川古蔺县,填补当地高端住宿空白;万豪在三线以下城市酒店数量已达140家,并计划于2025年进一步扩大西北地区布局。这些举措不仅满足了游客对“国际范儿”的体验需求,也借助品牌影响力推动目的地旅游产业升级。例如敦煌首家中外品牌福朋喜来登的开业,直接提升了当地高端接待能力。
尽管下沉市场酒店存量规模庞大(四线以下城市达25.7万家),但中高端供给占比不足11%,供需结构存在显著优化空间。行业报告指出,经济发达且年轻人口聚集的区域更易形成良性循环:如长三角县域通过结合旅游资源吸引资本流入,西北地区则借助丝路文化IP激活消费潜力。未来竞争将围绕“品牌差异化+数字化运营+绿色服务”展开,企业需在规模扩张中兼顾精细化管理,方能在这一万亿元级蓝海市场中占据优势。
总结而言,小城游的崛起正重塑酒店业的竞争版图。从本土品牌的深耕到国际巨头的战略下沉,行业已进入资源整合与价值创新的新阶段。随着低线城市消费需求持续升级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兼具品质保障、文化特色与科技赋能的住宿服务将成为决胜关键,而这一进程也将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活力释放与中国旅游市场的全面繁荣。
更多酒店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酒店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