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近年来,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储能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特别是在逆变器和储能领域,产能过剩和价格竞争愈演愈烈,行业“内卷”现象日益严重。为了应对这一局面,行业头部企业近期召开了一次闭门会议,探讨如何防止恶性竞争,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储能市场专题研究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指出,过去几年,大量资本涌入逆变器和储能领域,导致这两个板块的产能迅速扩张,甚至出现了阶段性过剩。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储能电芯的累计产能已超过607GWh,而同期全球电化学储能新增装机规模预估仅为92GWh。这意味着,电化学储能电池的总体产能实际利用率仅在30%至40%之间,过剩产能不低于60%。电化学储能系统集成的过剩产能也达到了50%以上。
这种产能过剩不仅加剧了市场竞争,还引发了价格战。今年3月,大储和工商储的价格已双双进入0.4元/Wh时代。在中国华电集团6GWh储能系统采购中,9家入围中标候选人的系统报价范围为0.458元至0.486元/Wh。而在新风光2GWh储能项目招标中,一标段10家入围企业的整体报价范围为0.369元至0.430元/Wh,系统平均报价为0.393元/Wh,其中7家企业报价低于0.4元/Wh。二标段9家入围企业,除去异常价格,其余8家报价范围为0.26元至0.34元/Wh,电芯平均报价为0.279元/Wh。
产能过剩和价格战不仅影响了企业的盈利能力,还可能导致行业乱象。一位行业专家指出,“内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单纯地卷价格。这种恶性竞争不仅会引发行业乱象,还会埋下诸多隐患。企业应通过技术创新实现降本增效,提升产品的可靠性和服务质量,从而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技术创新是推动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企业应注重研发投入,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而不是一味地压低价格。通过创新,企业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同时也能为行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为了应对行业“内卷”问题,近期行业头部企业召开了一次闭门会议,审议了逆变器和储能行业健康发展的倡议。虽然倡议尚未形成最终方案,但各方已达成共识,认为应通过技术创新和优质服务来提升竞争力,而不是单纯地卷价格。
除了国内市场的“内卷”问题,全球市场的不确定性也给储能行业带来了新的挑战。特别是某些发达国家的新型储能需求可能受到负面冲击,这将对全球储能市场产生深远影响。企业需要密切关注国际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战略,以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
总结
储能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但同时也面临着产能过剩和价格战的严峻挑战。为了推动行业健康发展,企业应注重技术创新和优质服务,避免单纯地卷价格。通过行业倡议和各方协调,储能行业有望在未来的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新能源产业的繁荣做出更大贡献。
更多储能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储能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