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在山东省新泰市刘杜镇,万亩山楂林绿意盎然,展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近年来,刘杜镇通过党建引领、科技赋能和产业链延伸,将山楂产业打造成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成为远近闻名的“山楂小镇”。从零散种植到规模化发展,从单一销售到深加工延伸,刘杜镇的山楂产业实现了质的飞跃,为当地农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山楂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指出,刘杜镇曾以零散种植甜山楂为主,面积小、品质差,难以形成规模效益。近年来,当地党委、政府通过党建引领,引进优质甜山楂树苗,免费发放给农户,逐步扩大种植面积,形成了规模化产业。目前,全镇山楂种植面积突破2.3万亩,年产量达4000万斤,年产值1.5亿元,带动沿线农户年均增收3万余元。这种“产业+园区+村庄”的乡村振兴一体化推进思路,为山楂产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刘杜镇的山楂以“甜红子”品种闻名,其特点是比普通山楂小一号、红两度、甜三分,成为新泰市农产品“新五朵金花”之一。当地通过成立12个山楂专业合作社,建设70余处恒温冷库,并引入“互联网+”营销模式,进一步扩大了品牌影响力。近年来,刘杜镇甜山楂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中国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等认证,品牌价值显著提升,价格是普通山楂的好几倍,每年销售供不应求。
在山楂主产区北流泉村,全村327户家家种植山楂,总面积1400多亩。村里成立了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为农户提供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统一开展技术指导、病虫害防治和销售渠道拓展服务,实现“抱团”发展。一位种植户表示,他种植了5亩甜山楂,每亩结果3000斤左右,去年收购价每斤3.5元,共收入5万多元。这种合作社模式不仅提高了农户的抗风险能力,也增强了山楂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刘杜镇还围绕山楂延伸产业链条,已投产运营3个山楂产品深加工项目,预计年总产值可达2亿元,解决劳动力就业300余人。通过深加工,山楂产品的附加值大幅提升,进一步拓宽了市场空间。这种“种植+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模式,为山楂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刘杜镇通过党建引领、科技赋能、合作社模式和产业链延伸,将山楂产业打造成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从种植到加工,从品牌建设到市场拓展,刘杜镇的山楂产业实现了全方位升级,为当地农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未来,刘杜镇将继续深化山楂产业发展,进一步擦亮“山楂小镇”的名片,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力量。
更多山楂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山楂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