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行业资讯 >> 2025年量子行业现状分析:政策力度整体偏弱

2025年量子行业现状分析:政策力度整体偏弱

2025-04-25 10:57:39 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 T| T
分享到:

  中国报告大厅网讯,量子产业作为科技创新的前沿领域,正引领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2025年,量子行业在全球范围内迎来关键发展机遇,我国在量子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然而,量子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面临诸多挑战,如市场失灵、政策支持不足等。本文通过对我国量子产业政策现状的分析,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为量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一、量子产业政策现状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量子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量子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和引导。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推动量子产业的发展。自2001年起,我国相关政策已开始涉及量子产业,2001—2015年共发布政策34份,平均每年2.3份,是政策起步阶段。随着国家《“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的提出,我国量子产业相关政策从2015年的4份增至2016年的8份,由此进入政策累积阶段。2016—2020年,国家共出台相关政策36份,平均每年7.2份。2021—2023年,国家共出台政策42份,平均每年14份,意味着量子产业政策进入爆发期。这些政策涵盖了量子通信、计算和测量技术的创新应用与发展,重点在于推进量子产业的技术研发、基础研究和场景应用,积极培育量子产业发展环境。

  二、量子产业政策存在的问题

  (一)政策工具使用不平衡

  我国量子产业政策体系中的政策工具使用多样但缺乏平衡性。供给侧政策工具占主导,共109条(占比52.4%),环境侧政策工具次之,共91条(43.8%),需求侧政策工具数量最少,共8条(3.8%)。供给侧政策工具中,技术支持(27.4%)、人才培养(10.6%)、公共事业(10.1%)等子工具使用频率较高,但资金支持(4.3%)和信息支持(0%)相对不足。环境侧政策工具中,目标规划(41.8%)和规范标准(34.0%)使用频率较高,而税收优惠(8.8%)、金融支持(8.8%)和法规管制(6.6%)相对较低。需求侧政策工具中,贸易管制(2.4%)、海外机构(1%)和服务外包(0.5%)使用频率极低,政府采购工具的缺失尤为明显。

  (二)政策作用主体协同不足

  政策作用主体覆盖广泛但协同不足。政府是量子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政策条文数量最多(123条,占比59.1%),其次是中介机构(24条,11.5%)和高校(23条,11.1%),而企业(16条,7.7%)、科研机构(11条,5.3%)、金融机构(11条,5.3%)等创新主体占比较小。这表明政策在引导企业、金融机构等创新主体参与量子产业发展方面存在不足,可能导致企业作为研发主体和场景应用主体的能动性不足,产业发展面临资金短缺等问题。

  (三)政策力度整体偏弱

  政策平均效力稳步增长但整体效力偏弱。我国量子产业政策大多采用“通知”形式(80份,占比71.4%),而法律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文件较少。通知作为一种告知性文本形式,具有灵活性、快速性和操作性强等优点,但缺乏长期性和民意参与度,易导致政策不连贯、不透明,从而影响政策执行效果。从时间分布上看,2001—2016年的政策总效力呈波动上升趋势,2017—2019年有所下降,2020年之后政策总效力大幅上升,并于2021年达到最高峰(27分)。总体来看,我国政府对量子产业的关注度逐渐增加,但政策力度仍存在波动与不协调,政策发布部门之间的协同性不高。

  三、量子产业政策优化建议

  (一)增加需求侧政策工具使用数量

  需求侧政策工具的缺失抑制了量子产业的发展潜力。政府应将量子技术产品或服务列入政府采购指导目录,通过采购量子技术产品或服务来拉动市场需求,提高量子产业市场份额和知名度。同时,支持量子企业和科研机构积极开展全球研发服务外包,在海外设立量子技术研发中心或分支机构,推动量子产品和服务的国际推广与销售,促进量子技术的跨国合作与创新。

  (二)优化供给侧和环境侧政策工具使用结构

  供给侧政策工具应继续保持资金支持、人才培养、技术支持和公共事业的使用力度,同时加快推动量子技术信息交流平台的构建,为相关参与者提供全面的行业信息服务。环境侧政策工具应发挥目标规划的长期激励作用,增加法规管制工具,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产业标准制定,加大税收优惠和金融支持政策工具的使用力度,整合社会资本,加速量子产业的成熟和产业化。

  (三)强化政策针对性和协同性

  政策应更具针对性,尤其是对企业的扶持与促进政策,推动构建以企业为主导的量子产业生态,促进产学研协同发展。同时,优化政策作用主体与政策工具的协同机制,充分考虑政策工具实施主体的特点,推动多主体均衡协调发展。

  量子行业现状分析指出,量子产业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需要更具权威性、预见性和指导性的政策措施。未来应梳理和分析现有政策,明确量子产业政策主线,增加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和修订,完善政策体系的顶层设计。同时,理顺政策体系中不同政策工具、政策作用主体和政策力度的匹配关系,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和合作,克服量子产业在技术、信息、人才等方面的壁垒,推进量子产业政策落地。

  四、总结

  量子产业作为科技创新的前沿领域,在2025年迎来了关键发展机遇。我国在量子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政策支持体系仍存在诸多不足。通过增加需求侧政策工具的使用、优化供给侧和环境侧政策工具的结构、强化政策的针对性和协同性以及完善量子产业立法建设,可以有效推动量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在“双碳”目标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量子产业的发展不仅需要政策的支持,更需要各主体的协同合作,以实现量子技术的突破和应用的广泛推广。

更多量子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量子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量子热门推荐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