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行业资讯 >> 2025年生物可降解塑料行业现状分析:建议国家进一步调整完善相关政策

2025年生物可降解塑料行业现状分析:建议国家进一步调整完善相关政策

2025-04-29 09:16:20 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 T| T
分享到:

  中国报告大厅网讯,随着全球对塑料污染问题的关注加剧,生物可降解塑料作为一种环保替代材料,正逐渐成为塑料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2025年,生物可降解塑料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本文通过对生物可降解塑料的性能、市场现状、技术进展以及行业瓶颈的分析,探讨了未来行业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一、生物可降解塑料的性能与全生命周期分析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生物可降解塑料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生物可降解塑料根据原料来源可分为生物基和化石基两大类。生物基可降解塑料主要包括聚乳酸(PLA)和聚羟基脂肪酸酯类聚合物(PHAs);化石基可降解塑料则包括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等。这些材料在性能上各有特点,应用场景也存在差异,主要用于替代传统塑料在一次性、难回收、易泄露的场景中的应用。

  生物可降解塑料的降解过程需要满足一定条件,如氧气、湿度、温度和微生物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其降解过程分为自然分解和微生物作用两个阶段,最终转化为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然而,不同环境下的降解条件差异较大,如工业堆肥、污泥厌氧消化、土壤、淡水和海洋等环境,对生物可降解塑料的降解性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从环境影响来看,生物可降解塑料的推广初衷是通过生物处置法实现零污染。但由于国内垃圾分类体系不完善,大部分生物可降解塑料未能发挥其生物降解优势,反而在末端处理环节(如焚烧和填埋)中产生了较大的环境影响。研究表明,生物可降解塑料的环境友好性主要基于其可降解属性,若末端处理方式不当,其环境影响甚至可能大于传统塑料。

  二、生物可降解塑料的产业现状与技术进展

  (一)产业政策与市场现状

  全球范围内,发展绿色可循环经济已成为共识。欧美等国较早出台了“限塑禁塑”政策,并逐步完善了堆肥设施等生物可降解塑料的配套设施。然而,近年来欧盟政策发生转向,限制了生物可降解塑料在一次性塑料制品中的使用,强调减量、循环和回收再利用的理念。这一政策变化对全球生物可降解塑料产业的增长预期产生了较大影响。

  我国将塑料污染的全链条治理列入经济建设重点行动,推动构建循环经济体系。与国外全面禁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举措不同,我国主要针对不可降解塑的一次性塑料制品,支持生物可降解塑料在一次性制品领域的替代应用。在政策推动下,国内生物可降解塑料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进程加快,产能快速扩张,但同时也面临产品性价比优势不明显、标准不明确等问题。

  (二)技术进展

  生物可降解塑料的技术进展主要集中在生物基和化石基两大类。生物基可降解塑料以PLA和PHA为代表,其生产过程中需要利用菌种发酵等生物技术,技术壁垒较高。目前,PLA已经实现产业化,主要通过丙交酯开环聚合法生产。国内企业如浙江海正和安徽丰原相继突破了关键中间体丙交酯合成及纯化技术,打通了乳酸到PLA的生产流程。PHA则主要采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产能规模较小,技术关键是菌种筛选、连续化生产工艺开发以及产物分离提纯。

  化石基可降解塑料包括PBAT/PBST系列聚酯、PGA、PPC、PCL等。PBAT是当前发展最成熟、工业化程度最高的石油基可降解塑料,主要通过直接酯化法或酯交换法合成。我国PBAT生产技术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聚友化工于2012年建成投产国内第一条万吨级PBAT生产线。PGA合成方法与PLA类似,主要通过乙交酯开环聚合法生产。我国企业如浦景化工自主研发的合成气制PGA技术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加快了PGA产业化进程。

  三、我国生物可降解塑料行业的发展瓶颈

  尽管我国生物可降解塑料行业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

  产能盲目扩张:在政策驱动下,我国生物可降解塑料产能布局已处于阶段性过剩,整体行业开工率较低。同时,与传统塑料相比,生物可降解塑料加工性能与制品性能较差,生产成本高,市场推广难度较大。

  标准和认证体系不完善:我国生物可降解塑料标准化研究相对较晚,产品标准的技术要求存在差异,PGA等新品种标准缺失,缺乏成熟的认证体系,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行业监管难度大。

  末端回收处理设施缺乏:生物可降解塑料制品需要在工业堆肥条件下才能较快降解,但国内缺乏完善的末端处理设施和垃圾分类回收体系,导致大部分生物可降解塑料废弃物被焚烧或填埋,未能发挥其生物降解优势。

  四、我国生物可降解塑料行业的发展建议

  调整政策法规:建议国家进一步调整完善相关政策,明确生物可降解塑料的替代物范围,防止通用级产品产能盲目扩张。同时,针对下游企业出台财政奖补、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企业加大产品开发与市场拓展力度。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企业应围绕低成本原料生产、装置柔性改造、制品加工改性等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究,提高装置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联合高校、研究机构等开展战略性技术研发,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完善标准体系与检测认证制度:建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强化生物可降解塑料及其制品的检测及评价标准编制或修订管理,生物可降解塑料行业现状分析指出,推动标准与产业协同发展。引导行业协会及龙头企业搭建溯源平台,实现全生命周期可追溯,加强执法监督能力。

  细化应用场景,推进高端产品开发:加强生物可降解材料品种及其综合影响与经济性评估,明确降解条件和处置方式,减少应用场景滥用。瞄准高端化、特色化发展定位,推进生物医药、海洋可降解塑料等高端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加强宣传引导:通过宣传教育提升公众对塑料污染危害的认识,提倡合理消费,推动源头减量,自觉做好废弃塑料分类和投放。加大宣传生物可降解塑料分类标识,提高公众认知度和接受度,营造全民共治的良好氛围。

  五、总结

  2025年,生物可降解塑料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生物可降解塑料作为一种环保替代材料,在一次性、难回收、易泄露的场景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优势。然而,目前我国生物可降解塑料行业仍存在产能过剩、标准不完善、末端处理设施缺乏等问题。通过调整政策法规、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完善标准体系与检测认证制度、细化应用场景以及加强宣传引导等措施,有望推动生物可降解塑料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助力绿色可持续发展。

更多生物可降解塑料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生物可降解塑料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生物可降解塑料热门推荐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