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行业资讯 >> 杨浦区文旅共生圈:创新驱动,融合发展

杨浦区文旅共生圈:创新驱动,融合发展

2025-04-29 17:50:44 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 T| T
分享到:

  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在文旅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杨浦区通过整合资源、创新模式,正积极构建一个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文旅共生圈。这一举措不仅提升了区域文旅生态的品质,也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沉浸式体验。

  一、构建“1+3+5”旅游发展体系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十五五文旅行业发展研究与产业战略规划分析预测报告》指出,杨浦区正在研究制定《杨浦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旨在构建“1+3+5”旅游发展体系。这一体系以“一带、一区、一轴”为空间布局,融合科创、人文、历史、创意、艺术、体育等元素,打造功能复合型文化旅游片区。通过更好的产品、更深的融合、更大的创新、更优的服务、更好的故事,杨浦区正加快旅游资源的布局和提升。

  二、打造滨江特色旅游片区

  杨浦滨江沿线文旅资源将串珠成链,打造抖音城市文化会客厅、上博北馆、区图书馆滨江分馆、大桥公园、复兴岛公园、船台公园等潮流文化与历史风貌相交织的滨江特色旅游片区。这些片区不仅展示了杨浦区的文化底蕴,也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旅游体验。

  三、品质生活绿色休闲片区

  依托新江湾城公园、文化活动中心、大学路旅游休闲街区、江湾体育场、杨浦体育馆、杨浦公园等资源,杨浦区正打造品质生活绿色休闲片区。这些片区不仅提供了丰富的休闲活动,也为市民和游客创造了一个绿色、健康的生活环境。

  四、国际创新人文社区

  结合环高校周边城市更新,以复旦大学玖园、同济大学赤峰路国际创意设计街区、NICE2035未来生活原型街等为核心,杨浦区正打造国际创新人文社区。这些社区不仅展示了杨浦区的创新活力,也为国际游客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

  五、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携行计划

  杨浦区文化和旅游局推出了《杨浦区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携行计划》,从加强政策扶持引领、构筑携行联动格局、鼓励文旅产品研发、优化行业生态发展、加大产品宣推力度五个方面,促进文旅商体展各方资源高效对接和深度融合。这一计划助力住宿业、旅行社等有序增长,为杨浦区文旅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六、“拾趣YOUNG浦”主题游

  “拾趣YOUNG浦”主题游以传统文化为魂、趣游体验为核、文旅商体展为链、服务宣推为要,构建起“看上海、看中国、看世界”三大体验场景。目前该主题游已开展5场活动,累计邀请30多个国家百余位外国友人参与,一季度区内50家抽样宾旅馆接待境外旅客同比增长35.06%。高校留学生自发分享体验感受,有效实现了文化传播的“输入”与“输出”。

  七、YOUNG剧场的文化品牌打造

  YOUNG剧场作为杨浦文博演艺轴核心,今年进入正式运营的第三年,截至4月,剧场完成各类演出活动998场,其中演出类共590场,平均上座率72%,艺教及拓展活动408场,线上线下服务人数达125万人。YOUNG剧场正着力打造“看戏剧到杨浦”文化品牌,通过引进欧美一线精品剧目,联动国内先锋戏剧力量,培育青年艺术家在沪创作生态,实现演艺流量转变为留量。

  八、携程的文旅助力

  携程聚焦“一站式服务、入境游品质、数字化赋能”三大方向,为杨浦文旅发展提供助力。依托平台优势,携程将打造一批杨浦深度游、体验游度假休闲产品,赋能“杨浦,不一YOUNG”旅游IP。同时,结合“拾趣YOUNG浦”主题游,提供优质服务,吸引国际游客深度游览。携程计划近期正式发布总规模达10亿元的目的地旅游促进专项基金,重点支持“旅游+科技”“旅游+文化”等创新项目研发。

  总结

  杨浦区通过构建文旅共生圈、打造特色旅游片区、推出高质量发展携行计划等一系列举措,正全面提升区域文旅生态的品质和影响力。这些创新和融合不仅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丰富的体验,也为杨浦区文旅产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杨浦区将继续以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推动文旅产业的创新与融合,打造更具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

更多文旅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文旅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文旅热门推荐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