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随着物联网设备的普及,传统刚性电池在形态和性能上的局限性日益凸显。近日,一项突破性研究为这一难题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一种质地如牙膏般的柔性流体电池。这种电池不仅能够适应复杂形变,还能通过3D打印塑造各种形态,为可穿戴设备、电子织物和软体机器人等领域开辟了全新的应用场景。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牙膏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传统刚性电池由于体积大且无法适应复杂形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电子设备的形态设计和性能释放。柔性流体电池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这种电池在拉伸至两倍长度、充放电超过500次的条件下仍能保持性能,为万亿级物联网设备提供了能源解决方案。其质地犹如牙膏,可根据需要通过3D打印塑造各种形态,直接集成到衣物甚至人体中。
柔性电池的开发曾长期面临“容量与柔性难以兼得”的矛盾。增加活性材料、提升容量会导致电极变厚变硬;采用液态金属作为电极虽能实现形变,却存在充放电过程中固化的风险,且仅能作为阳极使用。为解决这一难题,研究团队将活性颗粒悬浮于电解质中形成“流体电极”,通过调控颗粒的化学特性使其成为阳极或阴极。由于流体只需微小外力即可形变,能够添加更多活性材料而不牺牲柔性。
研究团队选择导电塑料和木质素作为电池材料。木质素是制浆造纸工业的副产品,全球每年产生超过5000万吨,此前多被直接排入江河或焚烧处理,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通过将木质素等副产品升级利用为电池材料等高附加值商品,为循环经济模式贡献了力量。这种兼具实用性和生态友好特性的流体电池技术,不仅可以通过造纸工业废弃物的高值转化实现可持续供应,更有望在智能医疗、电子皮肤、软体机器人等领域引发链式创新。
目前该电池的性能并非完美,其电压为0.9伏,约为锂电池的1/4。研究团队正将目光投向地壳中丰度更高的锌、锰等金属化合物。锌锰离子体系有望将电池电压提升至1伏以上,需要重新设计电解质配方并保持电极柔性。与此同时,如何实现电池能量密度提升与规模化生产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团队计划进一步提高氧化还原活性物质的浓度与容量,开发出适用于大规模量产的工艺。
总结
高容量、可拉伸的柔性电池对于柔性电子的发展至关重要。这种使用木质素作为活性材料的流体电池技术,不仅解决了传统电池的设计限制,还为循环经济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柔性电池有望在智能医疗、电子皮肤、软体机器人等领域引发链式创新,进一步促进人机深度融合。
更多牙膏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牙膏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