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随着美国对华关税政策的不断升级,无人机产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全球无人机生产的重要基地,中国无人机企业在这场关税风暴中,既要应对订单锐减的压力,又要寻找新的市场机会,同时还要确保工厂的正常运转。本文将深入探讨无人机企业在这一特殊时期的应对策略与未来发展方向。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无人机行业市场供需及重点企业投资评估研究分析报告》指出,自美国对华关税涨至125%后,无人机企业的美国客户纷纷中断了订单往来。部分客户选择停止下单,部分要求暂停生产,还有部分要求暂停出货,以避免高额关税。面对这一情况,一些无人机代工厂不得不选择停工,但仍有企业选择坚守生产线,继续完成生产,只是暂时不出货。这种策略不仅保证了员工有工可做,避免了裁员,还确保了工厂的正常运转。
订单暂停后,无人机企业的资金链压力凸显。为了完成订单,工厂采购了相对应的涂料、芯片以及各种零部件,并需在1个月左右的时间里支付采购成本。而工厂向客户收取的35成定金,远不能覆盖所有的成本。如果尾款拖欠太久,工厂的资金链便会遇到问题。因此,企业需要调整合作机制,如生产完成之前客户就需要支付尾款,以缓解资金压力。
在过去的近一个月里,无人机企业没有收到来自美国的新订单,反而是去年加强开拓的欧洲市场有客户下单了。企业希望未来开拓更多欧洲市场,并拓展国内市场,包括搭建自营渠道、推出自己的无人机品牌,而不是主要做无人机的代工。此外,中东市场也是企业需要重点考虑的,未来他们也会重点考虑这一市场的挖掘。
对于生产地的调整,企业表示这种方案几乎是不可能的。将工厂迁到东南亚甚至是美国,原材料也从国内进口至东南亚或美国,但这种方式的操作难度太大,成本并不会明显减少,路上周转还可能导致物料损失,时间周期也长,这些都是不可忽视的成本。其次,美国当地的人工工资远高于国内,东南亚的人工可能更便宜,但目前还在严查东南亚的转口贸易,导致这条路径也不可靠。
从4月初关税政策出来之后,企业对国际形势的关注超过以往,对其中任何一个变化都更加敏感。与同行之间的交流,也以关税话题为核心。企业得到的信息和自家公司的情况差不多,虽然订单锐减,但依然有很多公司无惧关税压力。整体来说就是悲观、乐观参半,但企业认为悲观可能更少一些,乐观的会多一些。
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关税政策面前,无人机企业展现出了坚韧与智慧。他们通过坚守生产线、调整合作机制、拓展市场、加强品牌建设等策略,努力应对订单锐减和资金链压力。同时,企业也通过与同行的交流,增强了市场信心。尽管未来仍充满挑战,但无人机企业相信,只要坚持在牌桌上,当机会来临的时候,就能抓住一些机会,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
更多无人机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无人机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