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在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上,自动驾驶技术的商用化进程成为焦点。从无人驾驶出租车到高度自动驾驶的货运车辆,多家企业展示了其最新成果,并公布了明确的量产计划。这一趋势不仅标志着自动驾驶技术的成熟,也预示着其在商用领域的广泛应用即将到来。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驾驶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根据国家标准《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驾驶自动化被分为05级,其中L2级组合驾驶辅助、L3级有条件自动驾驶和L4级高度自动驾驶最受关注。这些级别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自动化程度和责任划分上。近期,多家企业展出了L4级的货运车辆和无人驾驶出租车,并给出了明确的量产落地计划。
例如,一款没有驾驶舱的L4级货车预计在2027年实现量产,其载货空间提升25%,有效载重提升10%。另一家企业的L4级无人驾驶出租车计划在2025年实现量产,并预计在2028年2029年实现盈亏平衡。此外,前装量产的L4高度自动驾驶车将于今年年底量产交付,明年实现规模化运营。
尽管自动驾驶技术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其商业化落地仍面临一些挑战。安全和成本是商用车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的关键问题。目前,政府对货运自动驾驶的支持意愿较高,但规模化的落地还需进一步验证其可靠性。未来,希望能够进一步放开对于货运自动驾驶的测试与试运行范围,加速技术落地应用。
对于无人驾驶出租车而言,法律法规的完善、用户体验的提升、成本的下降以及整个产业链的完备都是其落地的重要条件。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产业链的协同发展,这些挑战有望逐步得到解决。
在自动驾驶技术快速发展的背后,产业链上下游的深度合作起到了关键作用。以激光雷达为例,最新发布的感知方案为汽车驾驶自动化提供了定制化解决方案。真正的自动驾驶功能需要产业链上下的共同合作,企业也在积极与整条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加强协同,助推技术的进一步落地。
在解决方案上,产业链的协同同样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智能辅助驾驶和自动驾驶的相互协同,形成高效打通,加速智能辅助驾驶进阶。自动驾驶套件总成本的下降,不仅得益于自身技术的提升,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产业链的完善。与传感器、通讯件、芯片等产业链各个环节的紧密配合,以协同和创新实现成本可控和质量提升,从而满足量产的条件。
自动驾驶技术的推广,不仅有助于推动汽车产业从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和智能服务转型,还将带动人工智能、大数据、通信、芯片等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形成庞大的产业生态系统。预计到2030年,无人驾驶出租车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000亿元,占B端共享出行比例有望提升至36%左右。同时,自动驾驶卡车系统前装与自动驾驶卡车运力服务市场总规模合计将超4000亿元。
总结来看,自动驾驶技术的商用化进程正在加速,尽管面临一些挑战,但通过产业链的协同创新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其广泛应用的前景已经清晰可见。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和商业化模式的完善,自动驾驶技术将在多个领域实现规模化落地,为交通运输行业带来革命性的变革。
更多驾驶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驾驶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