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综合数据显示,2025年4月中国物价水平持续走弱,CPI同比继续负增长,PPI同比跌幅扩大至2.7%。全球需求疲软叠加OPEC+增产冲击下,原油价格大幅回落对上游资源品价格形成显著拖累。值得关注的是,关税政策的影响尚未完全传导至中下游出口行业,但出口链相关领域已显现潜在风险信号。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PPI市场专题研究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指出,4月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2.7%,较前值进一步走低。国际原油价格单月跌幅超预期,带动上游资源品价格显著下滑。尽管当前"抢转口"和对美"抢出口"现象仍在延续,但出口链行业(窄口径)PPI环比仍下降0.17%至同比2.2%,显示出外部需求端压力逐步向产业中下游传导的迹象。内需消费链行业PPI同步走弱,4月同比降幅达1.8%,显示国内市场需求整体偏弱。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延续弱势表现,同比保持负增长态势。在整体低迷的物价环境中,出行服务价格因节假日效应小幅上涨,牛肉及金饰品价格也呈现结构性上扬。但核心通胀指标仍显疲软,4月综合物价指数估算同比下降0.96%,较3月进一步下探,表明当前"低物价"特征持续强化。
随着关税政策影响的滞后效应显现,出口链行业的价格下行风险将加速暴露。尽管当前抢订单行为仍在支撑短期需求,但海外经济放缓已导致主要贸易伙伴进口增速放缓。中信证券估算显示,4月出口链PPI环比降幅与内需消费链同步收窄至0.17%,预示未来68个月内外部需求实质性回落可能引发更剧烈的价格波动。
5月7日"一揽子金融政策"的发布标志着应对经济下行的政策组合拳正式展开。预计后续财政与货币政策将协同发力,通过扩大有效投资、优化信贷结构等手段刺激内需回暖。考虑到当前物价水平已处于历史低位区间,政策落地效果将成为决定下半年PPI能否企稳回升的关键变量。
总体来看,4月物价数据反映出内外需求同步走弱的复杂局面,出口链行业面临的价格传导风险尤为突出。在政策端积极应对下,未来需要重点关注基建投资加码对内需消费链的提振作用,以及外部贸易环境变化对外向型企业盈利空间的影响。物价温和回升仍需宏观经济政策持续发力支撑。
更多PPI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PPI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