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随着全球市场的不断变化和科技的飞速发展,包装印刷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预计到2025年,全球包装印刷市场规模将达到1742亿美元,行业将呈现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和可持续发展的趋势。本文通过对全球及国内包装印刷行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当前行业面临的问题,并提出未来发展的对策与建议,旨在为行业从业者提供参考。
《2025-2030年中国包装印刷行业竞争格局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分析报告》指出吗,全球包装印刷行业在经历了疫情和能源危机的冲击后,正逐步复苏。2020年,全球包装印刷市场规模为1678亿美元,预计到2027年将回升至1742亿美元。不同地区的包装印刷消费量存在差异,亚洲是最大的包装市场,2020年占全球包装市场销售总额的42.9%,北美和西欧分别占22.9%和18.7%。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包装生产国和消费国,其包装印刷行业在全球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
(一)疫情影响与市场变化
疫情和能源危机对欧美印刷业造成了重大冲击,供应链短缺、原材料价格上涨、生产成本上升等问题波及了整个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纸张、油墨、印版、能源和运输领域的成本大幅上涨,消费者消费能力降低,抑制了对出版物印刷和图像印刷的需求。
(二)个性化定制趋势
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巴西等地区重新布局供应链,印刷电商市场发生较大变化,个性化、定制化包装印刷成为趋势。数字生产与网络印刷相结合的方式将彻底改变美洲包装印刷生产流程。此外,美洲印刷工人短缺现象日益严重,也将进一步促进数字印刷的发展。
(三)全球市场布局与预测
北美、拉丁美洲和欧洲作为全球重要的印刷市场,整体发展趋势向好。北美包装印刷规模在2022年达到1092亿美元,其中美国占比最大。拉丁美洲2022年整体规模为278亿美元,标签市场占比最大。欧洲作为全球印刷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支点,当前发展状况喜忧参半。2017至2022年,欧洲市场规模从1823亿美元下降至1742亿美元。
我国包装印刷行业经过高速发展后,已逐步进入稳定发展阶段,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覆盖并服务国民经济各个领域。2020年,我国包装工业总产值突破2.5万亿元,在“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速达6.8%。我国包装印刷行业以中小体量企业为主,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正推动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转变。
(一)企业数量与销售额增长
2015至2021年,我国包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呈稳步上升趋势。2021年,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达8831家,较2020年增加了648家。2021年,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营业收入12041.81亿元,同比增长16.39%。疫情影响减轻后,2021年我国包装行业经营情况回升。
(二)地域分布特征明显
我国包装印刷行业的地域分布特征明显,主要以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地区为核心,中原和长江中游经济带崛起,形成了五大区域包装格局。这些区域的经济总量和制造业实力强大,为包装印刷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行业特点
经过“十三五”期间的发展,包装印刷行业逐渐形成了以下特点:
产业布局趋向合理,形成五大区域包装格局。
基本实现持续稳定增长态势,产量、产值、资产规模、利润总额、进出口额等都创历史最高水平。
持续加大技术投入力度,实现“三减三提”新局面。
生产设备数量减少,能源消耗减少,生产用工减少;设备自动化程度提升,生产能力明显提升、产品质量有所提高。
发展智能包装新模式,智能制造、“包装+互联网”兴起;数字化工厂、自动生产线、现代物流等形成一定规模。
尽管我国包装印刷行业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
(一)中小型企业占比多
包装印刷行业中,中小型企业占比较大,这些企业规模较小,产品偏向中低端,行业竞争力弱。行业内的龙头企业数量较少,市场集中度低。
(二)行业分散、集中度低
我国包装印刷行业市场集中度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行业进入门槛较低,但提升成本较大,小企业凭借较低的质量标准和成本优势占据一定市场份额。
(三)中低端为主、创新性不足
我国包装印刷行业中,中低端包装体量占比大,竞争激烈,但创新性不足。高端包装企业数量和市场份额都较小,市场竞争程度相对缓和。创新性不足主要体现在高能级科研平台总量不足,科研人员相对较少,平台开放共享与合作创新机制急需加快建立和完善。
(四)未形成品牌
我国包装企业90%左右为中小企业,包装上市公司大多数营收规模仅在20亿元左右,对比万亿市场总量来说体量很小,最大企业收入市场份额不足1%。
(五)发展模式落后
传统的包装印刷企业仅提供产品服务,现在的企业需要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创新性模式转变,以达到高质量、多元化、缩短周期、大幅提升生产效率和效益的目标。
(一)企业精品化战略、集中化趋势
推动建设小型企业精品化服务,打造精品项目,发挥特色优势,聚焦强势产品,引领专业标准。提高行业集中度,推进行业整合,加速包装印刷行业变革。
(二)注重品牌推广、形成品牌效应
完善品牌培育发展机制,开展中国品牌创建行动,打造中国精品和“百年老店”。实施中国精品培育行动,建立中国精品质量标准体系和标识认证制度,培育一批高端品牌,推广实施智能、绿色、优质制造。
(三)推进高端创新、技术创新
智能包装和工业4.0通过一系列包装印刷设备和工艺,生产出亿万种定制化的产品。纸制包装印刷企业向智能制造转型,推进包装印刷行业重要变革。数字技术、网络技术推动印刷技术向数字化发展,绿色包装革命成为新的热点。
(四)可持续绿色生态包装
将绿色科技创新作为实现绿色发展和“碳中和”的关键驱动力,推动绿色包装标准和评价体系的建立,将更多企业纳入到标准建设和体系认证中。
(五)多种发展模式并进
加强创新驱动和数字赋能,积极塑造多元汇聚、智能互联、开放协同的国际一流产业生态。通过推动产业链拓展延伸、创新链精准适配、供应链安全可靠、价值链高端跃升,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六)培养高级技术人才
坚持完善专业技能人才职业培训制度,支持高等学校加强相关学科建设和专业设置,加快人才培养,大力完善包装行业人才供给,并完善各层级教育培训体系。
(七)企业创新性战略布局
国家政策支持,企业战略调整;人才层面创新,技术层面创新,竞争层面创新,企业文化创新,客户服务创新,布局层面创新。
(一)数字化、智能化
云计算、人工智能(AI)、物联网(IoT)、增强现实(AR)和虚拟现实(VR)等新技术和概念进入印刷行业,大力推动数字化车间向智能化建设转型。预计到2025年,该行业将在整个工作流程中实施自动化,电子商务有助于实现端到端的自动化生产。
(二)个性化、多样化
个性化、多样化以适应市场变化,满足客户创新和新应用。预计越来越多的商业印刷商将采用混合印刷,并投资数字技术,从而提供新的解决方案和应用。
(三)供应链敏捷性和弹性
包装印刷行业现状分析指出,预计未来品牌思维方式将发生转变,推动消费者更多地参与个性化的新设计和活动,以及最前沿的当日送达。根据研究,70%的消费者愿意为个性化产品支付至少10%的费用,个性化包装产品和营销宣传品将推动数字印刷技术的发展。
(四)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将成为未来的发展战略。消费者通过社会活动建立品牌忠诚度,利用购买力支持保护员工、社区和环境的企业。印刷企业将从标签和包装、瓦楞纸箱到商业化用途,包括所用材料的类型、材料来源以及整体废弃物管理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包装印刷行业在经历了疫情和能源危机的冲击后,正逐步复苏并呈现出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和可持续发展的趋势。尽管我国包装印刷行业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如中小型企业占比较多、行业分散、创新性不足等。通过实施企业精品化战略、注重品牌推广、推进高端创新、培养高级技术人才等对策,包装印刷行业有望在2025年实现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为全球市场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
更多包装印刷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包装印刷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