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2025年深圳国际电池展会上,全球新能源产业的焦点再度聚焦于固态电池领域。作为新能源革命的核心方向之一,固态电池凭借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等优势,正推动动力电池、消费电子及新兴低空经济领域的技术迭代。展会期间,头部企业密集发布新品,设备厂商展示量产突破性进展,标志着这一产业从实验室研发向规模化应用迈入关键阶段。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电池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前景调查研究报告》指出,第十七届深圳国际电池技术交流会(CIBF2025)吸引了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全球超千家参展商,其中固态电池赛道热度空前。全固态电池的研发进展、产业化路径及新兴应用场景成为核心议题。展会数据显示,当前固态电解质体系已覆盖氧化物、硫化物等多种技术路线,并在新能源汽车、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等场景中展现应用潜力。参展企业普遍认为,20262027年或迎来小批量量产节点,较此前预期提速。
行业分析显示,固态电池出货量预计在2030年达到642.6GWh,复合增长率高达133%。其中,新能源汽车领域渗透率将达25%,消费电子和eVTOL领域则分别突破50%和60%。干法工艺凭借显著优势成为技术主流方向:相比传统湿法工艺,其能耗可降低超30%,设备投资减少20%,并大幅提升电极导电性和结合强度,为规模化生产奠定基础。
国内某上市公司控股子公司研发的干法电极成套设备已通过多家电池企业测试验证,并斩获批量订单。该设备采用陶瓷镀层防腐耐磨技术,集成全流程智能监控系统,在材料分散、纤维化及成膜环节实现能效优化与产能提升。据测算,2030年国内固态电池设备市场规模将超178亿元,干法工艺的突破直接推动产业从实验室向量产过渡。
头部企业在展前密集发布新品印证了技术加速落地。某负极材料龙头企业推出适配固态电解质的新品,显著提升电池循环寿命;另一动力电池企业宣布年内将量产能量密度达300Wh/kg的全固态电池,支持800V高压快充架构,目标实现“充电10分钟续航600公里”。此外,固态电池在低空飞行器、人形机器人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引发关注——高安全性和轻量化特性将重塑这些新兴场景的动力解决方案。
尽管硫化物电解质成本仍高于传统液态体系30%以上,设备投资强度较大,但政策支持与技术迭代正在加速突破。工信部已将全固态电池标准体系建设纳入2025年工作计划,而头部企业的量产规划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分析认为,随着干法工艺的成熟、设备国产化率提升及产业链协同创新深化,固态电池规模化应用有望提前至2030年前。
总结:固态电池产业正站在技术与市场的临界点上
从深圳国际电池展释放的信号可见,固态电池已不仅是实验室概念,其产业化进程在设备突破、头部企业布局及政策加持下加速推进。干法工艺作为核心路径之一,正在重塑动力电池制造逻辑;而低空经济、智能机器人等新兴场景则为市场打开新增量空间。尽管成本与工艺仍需优化,但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创新正推动这一革命性技术从概念走向现实,未来或将成为新能源产业变革的关键引擎。
更多电池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电池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