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随着人工智能与生命科学深度融合,脑机接口技术正成为重塑医疗健康、工业制造和应急安全等领域的关键力量。作为国内较早布局这一前沿赛道的省份,四川省近日联合多部门发布《四川省脑机接口及人机交互产业攻坚突破行动计划(2025—2030年)》,以政策赋能构建产业生态体系,为全国探索技术转化路径提供“四川样本”。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脑机接口行业市场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指出,该计划首次系统提出打造全国一流创新高地的目标,强调通过“侵入式与非侵入式双轨并行”模式推动技术研发。至2027年,四川省将完成3款侵入式脑机接口产品和5款非侵入式产品的医疗器械注册,并实现省内首例侵入式临床手术落地。同步培育形成覆盖芯片、算法、设备制造的完整产业链条,在成都、绵阳等地建设产业集聚区,为技术转化提供规模化承载空间。
根据时间表,2030年前四川将实现产业发展的“双跨越”:一方面完成10家链主企业、100家“专精特新”企业和200家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梯度培育;另一方面通过年实施侵入式手术3000例、服务医疗患者超10万人次,推动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临床应用。在工业领域,AR智能眼镜和人机协同外骨骼等产品将率先应用于高危行业作业与养老护理场景,预计康复设备年覆盖人群可达2万人次以上。
行动计划特别强化脑机接口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精神类疾病治疗中的突破性作用。通过开放手术机器人辅助系统、药物成瘾干预等创新疗法的试点,构建“技术研发临床验证规模应用”的闭环体系。目前四川省已联合医疗机构建立多中心协作网络,在确保伦理合规的前提下加速产品注册进程,为患者提供更精准的个性化诊疗方案。
数据显示,我国脑机接口市场规模2024年已达32亿元,预计2025年突破38亿元,2027年超55亿元。四川通过强化政策协同与场景供给,正推动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提升。例如在供应链环节,重点支持高精度传感器、生物电极材料等核心部件的国产化替代;在资本层面建立专项基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关键技术攻关和产业化项目孵化。
总结:前沿技术赋能高质量发展
从技术研发到产业转化,四川通过系统性政策设计与场景开放,正加速构建脑机接口领域的“创新应用”双轮驱动模式。随着全国首个省级专项规划落地生根,该省不仅有望在2030年前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更将为我国抢占全球人机交互技术制高点提供重要支撑。这一战略布局既体现了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主动作为,也为破解医疗资源短缺、推动智能装备革新开辟了全新路径。
更多脑机接口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脑机接口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