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5月15日,国家电网新疆区域传来重大技术突破消息。随着能源体系加速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构建大容量、高效率的电力通信网络已成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核心需求。在此背景下,国内首个单波400G波分系统在超长距无中继传输领域取得关键性进展,为电网信息承载能力提升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电力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研究报告》指出,国家电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联合行业技术力量,在750千伏巴州—罗布泊段光缆线路上完成重大创新。通过搭建单波400G波分系统,成功实现了355公里无中继传输链路的稳定运行。这一突破不仅刷新了国内电力通信领域的传输距离纪录,更标志着我国在超高速、大容量光网络技术领域迈入新阶段。测试过程中,在罗布泊端额外叠加100公里光纤后,系统仍保持各项性能指标达标,验证了技术方案的强大可靠性。
电力通信网络的独特性对技术创新提出严苛要求:特高压线路光缆站点间距普遍超过200公里,且多采用OPGW复合地线结构。这种特殊应用场景导致传统波分系统在超长距传输时面临光路损耗大、非线性效应显著等难题。项目团队通过1年技术攻坚,针对性开发出高阶拉曼放大模型,并创新性优化了光功率均衡算法与非线性抑制策略,有效解决了大容量信号的长距离衰减问题。
本次技术突破的核心价值体现在三个维度:首先是传输容量提升,单波400G较现有100G系统实现带宽4倍增长;其次是传输效率优化,在355公里无中继场景下成功消除传统系统的再生节点需求;最后是抗干扰能力增强,通过非线性补偿技术将误码率控制在国际标准以下。这些创新使电力骨干网可同时承载更多调度数据、视频监控及分布式能源接入业务。
该传输链路的成功试点对电力行业具有深远影响:一方面大幅提升跨区域电网的实时数据交互能力,支撑新能源并网的精准调控;另一方面通过降低中继站点建设需求,显著节约特高压线路运维成本。未来随着技术推广,400G波分系统将逐步覆盖西北、西南等大型能源基地互联通道,为构建源网荷储协同互动的新型电力系统奠定坚实通信基础。
此次突破标志着我国在超高速光传输领域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的关键跨越。通过持续攻克电力通信网络的技术瓶颈,未来电网不仅能承载更复杂的智能控制指令,还将成为支撑"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数字基础设施。这项创新成果不仅服务于国家能源安全战略,更为全球特高压电网数字化转型提供了中国方案。
更多电力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电力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