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我国北方与西南地区近期面临复杂旱情,多地通过强化灌区建设、优化水源调度等方式保障农业生产和群众饮水安全。陕西交口抽渭灌区昼夜运行泵站,累计灌溉农田120余万亩次;山西大禹渡灌区完成3809万立方米春浇供水任务,有效缓解了区域旱情。然而,受持续降雨偏少及高温天气影响,河北、山西等省份部分地区仍面临严峻挑战,水利部门正通过精准施策应对旱情发展。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灌溉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去年冬季以来,西南地区因降水稀少导致旱情缓慢蔓延;今年4月,西北东部、华中北部等地受高温叠加降雨不足影响,旱情加速发展。截至5月中旬:
河北、湖北、广西大部区域因近期降雨30至40毫米,旱情得到较大缓解;
山西中部南部、河南西南部、陕西南部地区降雨10至20毫米,旱情有所减轻;
河南西北部、四川南部及东北部、云南中北部、陕西北部因持续无有效降水,旱情仍处高位。
值得注意的是,甘肃武威、白银等地因降水和上游来水偏少,近期旱情出现新发展态势。
水利部门预测:
广西大部、四川南部、云南中部将有40至80毫米降雨,河南西部、湖北中西部等地区有10至30毫米降水,可有效缓解局部旱情;
河北北部及山西、陕西、甘肃大部基本无有效降雨,旱情可能持续或加剧。
目前水利部已针对甘肃启动干旱防御Ⅳ级应急响应,并维持对山西、陕西、云南的同等级响应。
在农业用水关键期,各地通过工程调度和技术创新强化抗旱能力:
灌区提效:陕西渭南东雷抽黄灌区成立专业化服务队,累计浇灌农田98.5万亩次;河南234处大中型灌区引水超23亿立方米,灌溉面积达1796万亩次。
水源统筹:珠江流域通过“三道防线”梯次供水保障体系,在枯水期补水140亿立方米;黄河流域刘家峡、万家寨等水库累计补水10.5亿立方米;长江三峡水库加大下泄流量,为湖北沿江地区取水提供便利。
应急机制:四川、云南等地通过管网延伸、拉水送水等方式保障群众饮水安全,甘肃组织摸排风险点并提前制定应急预案。
当前北方小麦进入需水量高峰期,水利部门强调要“保灌溉、稳生产”双管齐下:
无灌溉区域推广农艺保墒、坐水点种等应急技术;
骨干工程发挥调蓄作用,科学分配生态、航运与农业用水需求;
监测预警持续强化旱情动态分析,为精准调度提供依据。
水利部表示将持续跟踪全国旱情发展,在保障城乡供水安全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减少农业损失。
通过系统性抗旱措施的实施,我国已有效应对了多地干旱挑战。未来需进一步优化水源配置、完善应急体系,并重点关注持续干旱区域的发展态势,以科技与工程手段筑牢粮食安全和饮水安全防线。
更多灌溉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灌溉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