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持续提升,福建省屏南县聚焦农产品质量安全关键环节,在高山花菜等特色农产品生产旺季强化全流程监管。通过源头把控、智慧赋能、制度创新三管齐下,该县不仅保障了"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的品质信誉,更探索出可复制推广的质量安全治理经验。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农产品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前景调查研究报告》指出,屏南县以精准检测为核心抓手,在全县建立源头快检预警机制。通过全面应用胶体金快检技术,每年完成7000多批次的快速筛查,并同步开展600余批次实验室定量检测。这种"双轨并测"模式有效覆盖种植、收购等关键环节,确保农药残留等风险指标实时可控。在棠口镇万亩蔬菜基地,监管人员深入田间地头采样分析,为农产品上市前的安全性提供科学依据。
该县创新实施"承诺达标合格证+一品一码追溯"系统,推动265家生产经营主体纳入省级数字化平台管理。全年开具电子合格证7500余批次的同时,同步发放纸质凭证1500多张,形成"生产有记录、产品有标识、质量可溯源"的闭环管理。这种线上线下结合的管理模式,既满足不同经营主体的实际需求,又确保每批次农产品携带完整的质量信息档案。
针对农产品收购关键节点,在白溪门等4个核心村设立双功能服务室:农药残留速测实验室每日开展900余批次快速检测,同步建立承诺达标合格证流转台账。产地收购商全年收取、核验并重新开具1100多张合格凭证,形成"检证结合"的质量屏障。这种前置式监管有效阻断问题产品进入市场流通渠道。
依托省级数字化平台,屏南县构建起全天候监测网络。2023年开展线上巡查达5.5万人次,通过数据比对锁定风险线索后,立即启动现场核查机制。全年出动执法人员948人次检查205家经营主体,实现"云监管+实督查"的无缝衔接。这种动态化、精准化的监管方式显著提升了问题发现效率。
通过食品安全宣传周等载体开展8场专题活动,发放《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材料3800余份,将法律知识转化为农户生产行为准则。同时强化执法震慑力,全年查处未开具合格证案件6起,并办理质量违法案件3起,以案释法提升生产经营主体的法治意识。
屏南县通过"五结合"监管机制创新,形成了覆盖产前指导、产中管控、产后追溯的质量安全网络。这种多维度治理模式不仅守住了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安全底线,更推动特色农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未来该县将持续深化智慧监管体系建设,为乡村振兴注入绿色动能,让"屏南品质"成为区域农业的亮丽名片。
更多农产品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农产品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