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参作为兼具药用价值与经济潜力的特色中药材,近年来在市场需求增长与政策扶持的双重驱动下,产业规模持续扩张。穆棱林业局作为黑龙江省西洋参核心产区,其产业发展现状既展现了区域资源禀赋的独特优势,也面临着规模化、现代化进程中的共性挑战。本文聚焦该区域西洋参产业的发展基础、现存问题及优化路径,以期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穆棱林业局西洋参栽培历史可追溯至20世纪60年代,历经多年技术积累与产业升级,已成为黑龙江省重要的西洋参生产基地。据《2025-2030年中国西洋参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前景调查研究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该区域西洋参种植面积达3065.42 亩,秋收面积745.7亩,预计2025年产量212.21 吨,产值预计1273.26万元。产业发展呈现三大核心优势:
一是政策扶持体系完善。随着林业经济转型,当地将北药产业确立为重点替代产业,通过专项政策扶持,推动西洋参种植向规范化、规模化发展。
二是生态环境得天独厚。地处黑龙江省东南部,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雨热同期的气候条件与冲积扇地貌形成的优质灌溉水源,为西洋参生长提供了理想环境。区域内50公里范围内无工业污染,大气、水质均达国家高标准,保障了药材品质。
三是产业基础扎实。林区职工与农户长期从事药材种植与采集,积累了丰富实践经验,且通过与科研机构合作,逐步掌握林下种植等关键技术,形成了 “西洋参为主、多品种协同” 的中药材产业格局。
尽管具备显著发展基础,穆棱林业局西洋参产业仍面临三方面瓶颈:
产业主体以中小型种植户为主,龙头企业数量有限,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化生产流程。原字号产品占比过高,深加工能力薄弱,产品集中于切片等初级形态,附加值与市场竞争力不足。
专业营销人才匮乏,市场宣传力度不足,电商等新兴销售渠道建设滞后。消费者购买渠道单一,产业品牌影响力局限于区域范围,难以突破传统市场边界。
粗加工环节占主导,精深加工比例偏低,产业链条短、综合效益差。品牌设计、包装升级与多元化产品开发进展缓慢,未能充分释放西洋参在健康养生、高端医药等领域的市场潜力。
针对现存问题,需从三方面推动产业升级:
遵循因地制宜原则,科学规划西洋参种植区域,探索 “企业 + 合作社 + 农户” 的集约化经营模式。通过建立种植示范基地,推广林下种植等生态化技术,制定涵盖种植、加工、仓储的全流程标准,提升产品品质稳定性。加强技术培训体系建设,定期组织专家现场指导与实用技术培训,解决生产环节技术难题。
培育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发挥其在政策对接、信息共享、技术服务中的枢纽作用。加大品牌建设投入,优化产品包装设计,依托区域生态优势打造特色品牌。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销售网络,拓展电商平台与深加工产品渠道,提升市场覆盖面与消费者触达率。
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发西洋参提取物、健康饮品、高端保健品等多元化产品,提高精深加工比例。加强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展药效成分研究与新产品开发,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综合效益。
穆棱林业局西洋参产业凭借深厚的种植底蕴与优越的生态条件,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面对产业升级压力,需以标准化种植为根基、以市场拓展为导向、以产业链延伸为突破,通过政策引导、技术创新与模式优化,破解规模化不足、链条短、品牌弱等瓶颈,推动西洋参产业向专业化、品牌化、高附加值方向迈进,为全国西洋参产业发展提供可借鉴的区域样本。
更多西洋参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西洋参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