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老旧小区电梯的安全隐患问题日益凸显。北京市市场监管部门聚焦民生关切,将2.6万台住宅老旧电梯安全评估纳入2025年重点实事项目,通过系统性风险筛查与技术创新手段,推动更新改造工作提质增效。截至第一季度末,已完成超五分之一的年度任务量,为保障居民乘梯安全奠定坚实基础。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电梯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北京市现有住宅老旧电梯总量达4.5万台,其中1.4万台使用年限超过20年。这批电梯普遍存在制造标准低、关键部件缺失等问题,如缺乏轿厢上行超速保护装置、制动器为单组型式等安全隐患。相关部门明确要求对高风险设备直接启动更新改造程序,不再进行重复评估。此前已完成5000台电梯的首轮筛查,2024年重点针对剩余2.6万台开展“应评尽评”,确保全面覆盖。
依托“一梯一码”数字化平台,北京市创新开发了电梯扫码评估系统。现场专家需通过扫描蓝色二维码完成设备信息与位置双重验证后才能启动评估流程,评估结论直接上传生成电子报告,实现全过程可追溯。该模块还支持自动推送功能,物业单位可通过市市场监管局官网实时下载报告,显著提升管理效率和透明度。
为精准识别电梯隐患,相关部门组织技术专家编制《住宅老旧电梯安全风险评估指引》,细化限速器、制动器等18项核心部件的检测标准。针对报告中呈现的专业术语,配套开发通俗易懂的解读手册,并组建专家组深入社区开展现场答疑,有效化解居民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更新改造争议。
在推进过程中,市场监管部门主动对接街道、社区,对电梯使用单位协商困难的小区提供技术支持。通过公开透明的风险评估结果和专业解读,帮助居民理解安全隐患紧迫性,加速形成共识。下一步将持续跟踪评估数据,动态优化更新改造计划,确保民生保障措施精准落地。
总结全文
北京市以“评估先行、技术赋能、协同治理”为核心策略,在老旧电梯安全管理中构建了从风险筛查到更新实施的完整闭环。通过量化数据支撑决策、数字化工具提升效能以及标准化流程强化规范性,不仅高效完成了阶段性目标(第一季度完成5360台),更探索出超大城市特种设备治理的新模式。随着2.6万台评估任务的持续推进,这一系列举措将切实提升居民生活安全感,为全国同类城市提供可复制的经验范本。
更多电梯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电梯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