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深交所2025全球投资者大会释放科技资产价值信号
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浪潮中,2025年5月19日至20日,深交所全球投资者大会在深圳召开。这场聚焦"新质生产力:投资中国新机遇"的盛会,吸引了全球资本对智能制造、新能源等战略领域的高度关注。其中,人形机器人产业作为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正以惊人的发展速度重塑全球产业链格局,成为本次会议探讨的重要议题之一。
数据显示,某领先企业去年末已实现大尺寸人形机器人百台级交付量突破,2024年底至2025年元旦期间完成第100台设备向展厅及车厂等产业端的销售。这一里程碑事件标志着人形机器人的实用化验证阶段顺利完成,其应用场景从实验室走向实际生产环节。进入2025年后,该企业第一季度交付量已超过300台,展现出与新能源汽车行业早期发展阶段相似的增长曲线——参考数据显示,中国造车新势力在2018年前后月均交付量亦处于千台级向万台级跃迁的临界点。
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带来的降本效应正在显现。该企业负责人透露,其首款人形机器人研发初期(2018年)需依赖进口90%以上的零部件,单机成本高达300万元人民币。而当前量产机型已实现超过90%的国产化率,售价压缩至数十万元量级。这种指数级的成本下降曲线,既得益于国内供应链体系的完善,也反映了技术迭代对边际成本的深刻影响。从核心部件到系统集成的全产业链突破,为人形机器人规模化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当前阶段降本仍遵循"以量换价"的基本逻辑——当生产规模持续扩大时,硬件成本将进一步摊薄。但更具挑战的是软件层面的成本控制问题。企业研发团队正着力攻关大模型技能应用的边际效益提升,在保持交互性能的同时压缩算法训练与场景适配成本。这种软硬结合的降本策略,或将催生人形机器人在智慧物流、工业巡检等领域的商业化爆发。
本次大会传递出清晰信号:以深圳为代表的中国创新高地,正通过"技术突破-产业链重构-商业模式创新"的良性循环,在人形机器人领域构建起全球竞争优势。从百台级交付到千台级量产,产业端应用场景的持续拓展不仅验证了经济价值,更折射出中国科技资产在全球资本配置中的战略地位。当智能制造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新时代来临,布局以人形机器人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投资者把握未来增长的关键支点。
更多机器人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机器人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