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行业资讯 >> 2025年推拿行业前景分析:构建多元化推拿临床证据体系

2025年推拿行业前景分析:构建多元化推拿临床证据体系

2025-05-21 10:27:17 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 T| T
分享到:

  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近年来,推拿学科发展迅速,理论体系初步建立,临床疗效逐渐得到验证,基础研究也取得系列成果。然而,推拿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本文通过对推拿研究的现状、问题、思考和展望进行分析,旨在为推拿行业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一、推拿研究现状:理论与实践的初步探索

  (一)推拿的临床特点与现状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柑橘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推拿作为我国中医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疗、保健、预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推拿历史悠久、特色明显,但与针灸古籍不同,现存推拿古籍非常有限。由于历史和地域差异,手法优劣无客观评价标准,门户之见难以逾越,且普遍附加值较低,影响我国推拿学科发展。另一方面,推拿内涵丰富、优势明显,其受众面广、简便、实用、经济、绿色,一直作为主要方法广泛应用于医疗、保健和休闲等场景。目前,推拿学科界多认为“针强推弱,江湖声大”,推拿学科的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

  (二)推拿基础研究现状

  1. 研究基金资助特征

  数据显示,“按摩推拿(H2719)”学科自2003年起资助项目逐年显著增多,共有11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其中面上项目59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2项、地区科学基金项目17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仅1项。而同为中医传统疗法代表的“中医针灸(H2718)”学科有102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其中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项、重点项目3项、重大研究计划3项,项目总数远多于推拿学科。除中医五官科外,其他中医临床专科的国自然项目数量均多于推拿学科,可见推拿学科基础研究资助处于较低水平。

  2. 学科分类及研究热点

  通过提取“按摩推拿”项目的主题词,总结分析发现分子与信号通路、中枢相关、生物力学、神经相关等高频词,可见推拿学科的研究热点。对项目的研究疾病和对象进行荟萃分析,可分为10类,排名前三的包括骨骼肌肉系统(47,42.7%)、神经系统(22,22.0%)和消化系统(16,14.5%)。

  3. 期刊类别及特征

  以“推拿”为主要内容的中英文期刊共16种,中文期刊3种,英文期刊13种。期刊分区分级普遍偏低,甚至有3本期刊处于预警和被剔除期刊。

  4. 文献类别及特征

  一项文献计量学研究发现,中医推拿核心文献中CNKI纳入5638篇,Web of Science(WOS)纳入346篇。另一项文献计量学研究则发现,WOS纳入1793篇推拿相关文献,影响因子在0.676~2.256之间,其中Journal of Alternative and Complementary Medicine、Complementary Therapies in Medicine、Complementary Therapies in Clinical Practice、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期刊收录文献数量排第1、2、4、5名。但与中医相关的文献数量(如针灸)相比,推拿研究文献始终较少,未能形成研究热点,国际影响力较小,不及针灸与中药的国际传播力。此外,由于不同手法流派和推拿手法的差异,导致推拿研究成果的普适性不强,合作较少,难以推广。

  二、推拿行业存在的问题:挑战与机遇并存

  (一)重构推拿中西医结合理论体系

  推拿学专著多技法而少理论,其理论散见于集著和其他专业著作,并未形成独立的理论著作和完整的理论体系。“重术轻道”既是推拿学科显著特点,也成为了制约其发展的障碍。因此,进一步充分运用解剖生理学、生物力学、脑神经科学、影像组学、细胞分子生物学、组织工程学、生物信息学、多组学等学科,解构手法基本要素,探索推拿的关键生物学作用机制,进一步融合阐释脏腑经络推拿理论、整复与软伤推拿理论及小儿推拿理论等,发展针对人体力线结构的辨构论治思想,逐步形成推拿现代科学理论体系;进一步建立完善推拿学科古籍数据库,开展数据挖掘,构建知识图谱,开展基于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算法的古籍图谱推理,充分挖掘隐性知识,开展中医古籍证据分级与推荐等研究,夯实推拿中医基础理论,包括经筋理论、奇经八脉与四海气街理论、皮部理论等;进一步系统梳理推拿手法,规范各手法操作、适应症和作用,减少“名同法不同,法同名不同”现象,完善推拿学科国家标准体系建设。为手法运用的合理性、标准化及手法创新范式提供依据,为推拿理论体系提供历史依据和科学依据,为推拿病谱提供实验证据和古籍证据,为推拿重大设备研制提供基础数据和关键参数,是进一步重构推拿中西医结合理论体系的必由之路。

  (二)构建多元化推拿临床证据体系

  推拿流派林立是中医推拿学发展史上鲜明的文化现象,各学术流派既互相争鸣,又互相渗透、取长补短,从而深化了对中医推拿理论的认识,补充与完善推拿理论体系,提高推拿的学术水平和临床疗效。但同时也因缺乏客观评价标准和流派间的门户之见,对“何为正宗手法?谁是旁门左道?”等问题无从判断,进而影响我国推拿学科发展。长期以来,推拿临床研究质量有限,研究类别呈偏向性,疗效观察、病例研究文献居多,缺乏长期病例报告和随机对照试验,且推拿多与其他疗法联用,高证据级别文献数量较少,结论尚需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此外,推拿疾病谱尚未完全建立。文献计量学统计推拿学共有516种疾病谱,《推拿治疗学》罗列诸多推拿适应证,但均未建立起统一、公认的推拿疾病谱和证据体系。

  推拿学派众多,首先要聚焦推拿优势领域,尤其是伤科推拿、脏腑推拿和小儿推拿的优势病种。其次,借助以随机对照试验为代表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是提高推拿临床研究质量、获得高质量证据的重要路径。此外,在临床研究方法学方面,应多采用“推拿/按摩临床试验干预措施报告标准(STRICTOTM)”,与CONSORT声明及其非药物治疗拓展版共同提高推拿临床试验的报告质量。同时,应建立推拿基本病谱,结合文献研究、临床研究、专家问卷调查等多种方法相互补充,开展效能等级推拿病谱和循证等级推拿病谱研究,将推拿病谱分等级,不断补充推拿临床研究证据,促进推拿临床证据体系的构建与完善。除上述重在发掘群体性规律和证据的研究方法外,鉴于推拿干预的特殊性和个体特征的丰富性和整体性,采用如单臂临床试验、真实世界中医临床研究、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中医古籍证据分级、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等方法可进一步有效补充和构建多元化推拿临床证据体系。因此,聚焦推拿优势领域、提高研究质量是破除“门户之见”的必由之路。

  (三)专注推拿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

  对推拿学科国自然立项研究热点分析发现,早期阶段主要集中在解剖学、影像学、生物力学、参数效应、神经电生理等内容;中后期阶段,开始出现“轴”、细胞、通路等相关内容,进入分子生物和细胞生物层面,主要集中在细胞表型、信号通路、分子标志物等方向。但存在基础研究方向跟风、质量不高、难以转化、缺少整体观、缺乏对关键科学问题的持续研究等问题。如:推拿治疗的有效性与疾病诊断的矛盾、手法的有效性与作用机制存在矛盾、推拿“力”本质与手法补泻机制尚未阐释清楚等。推拿学科的原始创新能力尚不充足,如何加强多学科交叉、把握学科关键科学问题进行原创性研究值得深思。

  (四)促进推拿学科教医研协同发展

  学科的发展离不开教学与人才培养。随着推拿临床和研究内涵的不断深化,推拿学在2019年正式发展形成多门学科,这对推拿学科医教研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推拿学科的理论、基础和临床研究发展仍存在许多问题,相关教材仍存在许多问题,需进一步规范学术分科,完善教材编写。随着我国经济与世界深度融合,推拿学科应进一步借鉴中医针灸走向世界的路径,将中医推拿推向国际化,鼓励推拿学专业人才打破局限性,与其他学科和国内外同行充分沟通,加强国际化交流与人才培养,引进和培养多学科综合型人才。

  (五)推动推拿学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提出:提高医疗器械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水平,重点发展医用机器人等高性能诊疗设备……可穿戴、远程诊疗等移动医疗产品。目前,推拿学科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已取得了一定成就,尤其是推拿相关设备,呈现以下特点:主要用于家庭保健,水平不一,模拟手法精度不一,多数产品无法对模拟手法的关键参数进行精准调节;多数产品模拟按、揉、推、拿、摩、振动等简单手法,对摇、抖、捻、搓等较为复杂的手法则较少采用;产品多为按摩床、按摩脚盆、手持电动棒等,技术含量不高,同质化程度严重;许多产品整合了多种复合手法如推揉、捏揉等操作,并加入声、光、热、磁等物理疗法以增强疗效,模拟单一手法的仪器较少;新式推拿设备和推拿机器人不断涌现,也是研发热点,最具前景。在大科学时代,推拿学科的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离不开理工医交叉学科的深度结合以及先进科技与强大制造业的支撑,推拿学科专业人才应当有魄力、有远见布局推拿领域重要装备。同时,推拿科研成果的转化需要以临床需求为导向,才能转化为具有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以及社会和经济双重效益的产品。

  三、小结与展望:推拿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推拿行业前景分析指出,推拿在封建时期曾被称为“医家小道”,若仅通过流派师徒传承,只有临床实践,没有理论体系支撑和科学指导,推拿学难以进入“医学大道”。要进一步发展推拿事业,需要一批既能承袭家技,又能从派系中解放出来,博采众长,用医学理论指导推拿临床实践的推拿医生和科研人员,坚定不移地推进推拿全面发展,终能变“小道”为“大道”。

  七十余年来,我们已经建立和发展并形成了一支庞大的推拿专业队伍,依托这支队伍,高校和科研院所要积极发挥引领作用,将推拿学科“强筋壮骨”,进一步全面推进“医、教、研、用、产、官、宣”发展。加强推拿学科理论体系的建设及核心技术的创立与研发,改变“重术轻道”局面;切实做好推拿学科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促进推拿诊疗的客观化,这也是与其他学科沟通的基础;加强推拿学科核心问题的应用基础研究,构建新的研究体系和研究范式,提高学科的核心竞争力、话语权和权威性;不断提高推拿临床研究质量,采用多种方法建立和完善推拿病谱;进一步提高推拿学科教材质量,规范手法和诊断术语,少强调个性,多达成共识;高校和科研院所应加强与国外主流同行的交流与合作,加强学术期刊建设,扩大学科国际影响力;不断建立、完善基于空时笛卡尔坐标系的关键手法参数和人体参数,加强与数理工等学科交流合作,加强与企业合作,进一步推进推拿相关设备产业化,尤其是推拿机器人;从数字解剖人逐渐发展到了物理人、生理人和病理人等更高技术层面,促使虚拟病人生成,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进行计算机模拟训练,不断更新迭代,创新手法;加强发展以推拿为主的联合疗法在治未病中的作用,充分发挥推拿“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

更多推拿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推拿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推拿热门推荐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