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2025年5月15日,国内啤酒龙头企业在年度业绩说明会上宣布全面进军无酒精饮料领域,旗下首款嘉槟汽水已在华北市场铺货。这一战略转型不仅标志着传统酒企应对行业变革的主动求变,更展现出供应链协同与消费场景拓展的双重价值创造可能。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饮料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研究报告》指出,中国啤酒产业自2013年达到498万千升产量峰值后持续承压,2024年规模以上企业总产量较上年下降1.9%。同期碳酸饮料市场却逆势增长,以8.58%的年均增速扩张,预计2027年市场规模将突破1622亿元。这种结构性分化倒逼行业参与者必须拓展第二增长曲线。
餐饮场景正成为品类创新的关键战场。数据显示,火锅等热门餐饮业态中每10桌顾客就有3桌明确需要非酒精饮品组合。年轻消费群体的低酒精化趋势更为显著:Z世代对无酒精饮料的偏好较千禧一代提升47%,这种代际差异推动着企业加速布局健康化、多元化产品矩阵。
燕京啤酒选择汽水作为切入点,充分整合现有生产体系。其全国30余个生产基地的无菌冷灌装设备与仓储物流网络,可实现啤酒与饮料产线快速切换,固定资产投入降低约65%。通过共享覆盖50万家餐饮终端的渠道网络,企业采用"主销+补充"组合策略:在U8大单品持续放量(2024年销量达69.6万千升)的基础上,以汽水产品渗透非饮酒需求。
市场推广层面创新运用品牌资产迁移策略。新品延续经典啤酒瓶造型设计,包装融入国潮元素强化本土健康属性,定价区间定位于3-5元/瓶的主流消费带。这种"传统工艺+年轻化表达"的组合拳,成功将中高端产品营收占比提升至67.01%,带动吨酒收入同比增长1.6%。
尽管战略基础扎实,但赛道竞争激烈程度不容小觑。目前碳酸饮料市场由农夫山泉、可口可乐等头部企业占据七成份额,燕京需在产品差异化上持续发力:橙味、荔枝味等特色风味研发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终端陈列优化方案正在测试中。
运营体系适配性考验更为关键。啤酒渠道依赖经销商深度分销网络,而饮料业务需要高频次的品牌曝光与动销激励机制。企业正通过数字化工具实现渠道管理升级,试点"一店多品"销售模式提升单点产出效率。财务数据显示,2024年净利润同比增长63.74%至10.56亿元的优异表现,为持续创新提供了充足资金保障。
燕京的战略实践折射出行业转型共性:在存量博弈中寻找增量空间。通过供应链协同与消费场景重构,企业正在突破单一品类天花板。从百威英博布局苏打水到青岛啤酒试水咖啡饮料,头部品牌集体推进的"去酒精化"进程,本质是消费需求驱动下商业模式的进化。
这场跨界实验既是对市场趋势的敏锐捕捉,也是战略定力的具体展现。当汽水生产线与啤酒罐装线在华北基地同步运转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产品组合创新,更是传统制造企业向消费服务商转型的重要信号。未来能否实现"从渠道覆盖到心智占领"的跨越,将决定这场战略突围的最终成效。
(本文数据均来自公开披露信息及行业统计报告)
更多饮料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饮料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