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在全球能源结构加速向清洁化、智能化转型的背景下,5月19日至23日,第29届世界燃气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举行。作为全球燃气领域最具影响力的行业盛会,此次大会首次在中国举办,吸引了来自全球的能源企业与机构参展,集中展示了天然气储运技术、智能巡检系统、低碳创新方案等前沿成果。通过近百场专题论坛和5万平方米的技术展览,大会不仅呈现了中国在燃气领域的最新突破,更成为推动国际能源合作的重要平台。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燃气行业发展趋势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指出,北京展区的“巡检精灵”机器狗凭借其独特的雷达探测系统与高精度传感器装置引发关注。这款专为社区燃气场景设计的设备,可精准捕捉微小泄漏隐患,在复杂环境中实现全天候自主巡检。通过实时数据传输和智能预警功能,该技术将传统人工巡检效率提升数倍,有效保障了居民用气安全。
国家管网集团推出的开放服务及交易平台,以“淘宝式”模式简化天然气运输流程。数据显示,此前新疆至上海的管道气输送需经7家中间企业,如今客户可通过单一平台完成全流程操作,显著降低运营成本。截至2024年底,国内约10万公里天然气管线中已有59%接入该网络,并通过省网整合、新建管道等手段持续扩大覆盖范围。
在跨境资源供给层面,中俄东线管道作为全球单线输送能力最大的天然气通道,2024年累计输气量已达380亿立方米;中亚及西气东输系列管道则承担了土库曼斯坦至中国的长距离运输任务。同时,通过中缅管线引入的海外海气资源,进一步丰富了西南地区能源供给。在液化天然气(LNG)领域,国家管网累计接卸量突破7000万吨,有效缓解冬季调峰压力并优化沿海清洁能源结构。
多项国产化核心技术的亮相彰显我国燃气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盐穴储气库声纳测腔仪在天然气环境下的最大测距达70米,在卤水环境中更延伸至240米,性能指标国际领先;LNG接收站一键启停技术使单船接卸效率提升约15%;大型长输管网在线仿真系统则填补了国内空白,为智能管网建设提供数据安全保障。
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等国际展商展示了碳捕集与封存(CCS)、生物甲烷制备等技术路径,通过可再生能源耦合方案降低天然气全产业链碳排放。此类创新成果不仅助力中国“双碳”目标实现,更为全球能源结构优化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范式。
总结:从技术创新到国际合作,第29届世界燃气大会全方位展现了我国在清洁能源领域的突破与担当。随着智能化巡检、管网互联互通及低碳技术的持续深化应用,燃气产业正成为推动能源转型的核心引擎。未来,中国在全球天然气供应链中的枢纽地位将进一步巩固,为构建清洁高效、安全稳定的现代能源体系注入强劲动力。
更多燃气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燃气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