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2025年5月25日闭幕的第四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暨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交出亮眼成绩单。这场以“向新向实向未来”为主题的盛会,通过多元化活动设计与精准对接机制,在采购签约、科技展示、投资合作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深化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经贸人文交流注入新动能。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采购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本届博览会聚焦“采购”核心目标,通过举办80余场专项活动持续释放市场潜力。展期共达成进口采购订单109.8亿元,其中“精准对接+深度撮合”环节促成现场成交超1亿元。同期开展的“嗨购中东欧”活动发放150万元消费券,带动线上线下销售额突破500万元,有效激活了跨境消费需求。数据显示,近1500家企业参展、2400个展位和1.7万人次专业采购商参与,进一步彰显博览会作为区域经贸枢纽的辐射能力。
展览展示板块首次设立“数智中东欧”专题展区,集中呈现人工智能与高端装备领域的前沿成果。37家中国企业携人形机器人、虚拟现实技术参展,与匈牙利VR公园、斯洛伐克飞行模拟器等中东欧科技展品形成互动场景。宇树科技的仿生机器狗、灵伴科技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与蝙蝠飞机等创新产品同台亮相,凸显双方在新质生产力领域的深度合作潜力。
博览会通过“投资浙里”系列推介活动,推动跨境资本向高附加值领域倾斜。24个签约项目涵盖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和高端制造等关键赛道,其中“跨国药企对话浙江”环节吸引近20家国际药企参与政策研讨,加速创新药物研发与产业落地。同步发布的浙江省海外综合服务平台1.0版,为双向投资提供全链条数字化支持,助力企业高效对接中东欧市场。
在海关检验检疫对话会上,中国与保加利亚、克罗地亚达成农食产品准入协议,并建立跨国信息共享机制。中国—中东欧国家农业合作促进联合会宁波联络处的设立,进一步畅通中东欧商品入华渠道。这些制度性成果与常年馆建设相结合,为双边贸易可持续发展构建了长效机制。
“舌尖上的相遇”主题活动吸引超25万境内外游客参与,通过美食文化碰撞增进民众理解。从斯洛文尼亚特色甜点到浙江地方风味的交织呈现,生动诠释了博览会“以贸促文、以文兴贸”的双向赋能理念。
本届博览会不仅刷新了参展规模与成交纪录,更在机制创新、科技合作和人文交流等维度取得突破性进展。随着新签约项目的落地实施以及常态化合作平台的完善,中国与中东欧国家有望持续释放经贸协同效应,在全球产业链重构中形成更具韧性的区域发展共同体。
更多采购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采购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