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当前咸阳市299万亩小麦进入集中收获期,在农业机械的强力支撑下,今年"三夏"作业较往年提前7-12天启动。通过科学调配6万余台农机装备、建立应急服务体系等举措,咸阳正高效推进麦收与夏播工作,全力保障粮食丰产丰收。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农业机械行业重点企业发展分析及投资前景可行性评估报告》指出,据农业部门统计,咸阳市今年计划完成299万亩小麦机械化收割任务,并同步实施135万亩夏玉米机播作业。当前旱腰带地区已启动收割工作,预计至6月初将迎来全市性收获高峰,整个"三夏"周期将持续至6月下旬。较往年提前的作业时间窗口,为秋粮播种争取了有利时机。
全市共组织动员农业机械6万余台投入"三夏"战场,其中核心设备包括4936台小麦联合收割机、9000余台玉米精量播种机及2万台拖拉机。配套建设的粮食烘干体系包含91个烘干中心(点),日处理能力达1.87万吨。此外还配置了223台秸秆捡拾打捆机和流动加油车等辅助设备,形成覆盖田间地头的机械化服务网络。
通过印发《小麦机械化收获减损技术指导意见》,咸阳市在各县区开展多维度技术培训,重点强化机手操作规范与设备维护能力。累计发放跨区作业证1600个,并依托45个高速路口服务站建立"一站式"保障体系,提供气象预警、油料供应和机械维修等专项服务。中石油、中石化111座加油站开通农机绿色通道,确保燃油供给及时性。
面对可能出现的旱涝急转风险,咸阳市组建65支专业应急队伍,配备3300台套包括烘干机、排涝设备在内的专用装备,并制定分级响应预案。气象与交通部门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实时推送天气预报和道路通行信息至农机手终端,确保极端天气下农业生产连续性。
开展3300名机手专项安全培训,每台作业机械张贴可视化警示标识,重点排查拖拉机、收割机等设备安全隐患。建立问题整改闭环机制,对检查发现的127项隐患实施台账管理。通过强化田间驻点巡查和智能监控手段,将农机事故率控制在0.3‰以下的安全阈值内。
总结:咸阳市通过构建"装备集群化、服务网络化、应急体系化、安全长效化"的机械化生产模式,在保障粮食稳产增效的同时,探索出一套可复制的现代农业管理经验。随着6月初收获高峰到来,这些创新举措将持续发挥效能,为全年粮食安全生产奠定坚实基础。
更多农业机械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农业机械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