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近日,中国与俄罗斯在卫星通信领域的国际合作取得重要进展。两国通过深入的技术交流和政策磋商,在多频段卫星系统的频率兼容性方面达成多项共识,为构建更高效的全球空间资源利用体系提供了新的范例。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卫星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2025年5月21日至2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无线电管理局与俄罗斯无线电主管部门在莫斯科举行了第十六轮卫星网络协调会谈。双方围绕卫星通信、导航、气象及广播等关键业务展开密集磋商,涉及L、S、C、X、Ku、Ka、Q/V频段共计160余项议题。此次对话旨在遵循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规则》,推动两国静止轨道与非静止轨道卫星系统的频率协同共用,减少潜在干扰风险。
会谈重点聚焦于高频段的精细化利用。双方针对卫星通信所需的Ku和Ka频段展开详细讨论,这两者是5G卫星互联网及高分辨率遥感数据传输的核心资源;同时对导航系统依赖的L和S频段进行兼容性分析,确保北斗与格洛纳斯系统的稳定运行;气象监测相关的X频段协调也被纳入议程。通过技术参数比对与模拟验证,两国在多个频段划分方案上形成一致意见。
会谈最终签署的纪要明确了后续执行路径。双方同意建立定期信息共享平台,实时更新卫星轨道占用及频率分配动态;同时设立联合工作组,针对争议频段制定优先级解决方案。这种机制化协作模式不仅保障了现有系统的平稳运行,更为未来低轨卫星星座(如“星链”类项目)的扩展预留了解决空间。
本次会谈成果超越单纯的技术磋商范畴,体现了两国在国际电联框架下推动全球频轨资源公平分配的责任担当。通过将160余项议题转化为可操作的协议条款,中俄为其他国家提供了跨区域卫星系统兼容管理的成功案例。这种合作模式对维护太空秩序、促进新兴航天国家参与全球治理具有示范意义。
总结
此次会谈标志着中俄在卫星领域协作进入新阶段。双方通过高频次、多频段的技术对话,不仅解决了具体频率冲突问题,更构建了可持续的合作框架,为两国及国际社会的卫星系统安全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更多国家加入太空探索行列,此类协调机制将成为避免空间资源浪费与冲突的关键工具。
更多卫星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卫星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