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行业资讯 >> “薅羊毛“踩雷:虚构交易套取补贴构成犯罪首例宣判

“薅羊毛“踩雷:虚构交易套取补贴构成犯罪首例宣判

2025-05-30 00:03:54 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 T| T
分享到:

  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近日,上海首例政府消费券诈骗案引发社会关注。2024年某餐饮企业通过虚假交易核销消费券,骗取13万余元政府补贴的案件,成为司法实践中对“薅羊毛”行为定性的典型案例。该案不仅明确了虚构交易套取财政资金的法律边界,更警示公众在享受政策红利时需恪守诚信原则。

  一、虚假交易套现政府补贴构成诈骗罪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羊毛行业市场深度研究与战略咨询分析报告》指出,2024年上海市开展"乐品上海"餐饮消费券发放活动,消费者通过平台摇号获得满1000减300等不同面值的优惠券。根据规则,仅实际消费后核销的订单可获得政府补贴。然而某商户发现可通过购买他人转让的消费券虚构交易套利:先以50-80元低价收购满减券,再编造1000元虚假订单完成核销。在20天内通过400余张虚假订单累计骗取13.6万元补贴款。

  法院审理认定,该行为符合诈骗罪构成要件——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隐瞒真相。根据上海司法解释,个人诈骗金额超6000元即达到刑事立案标准。最终该商户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并处罚金。判决书强调政府消费券是公共资金,其使用必须基于真实交易场景。

  二、"薅羊毛"的法律红线与风险边界

  虚构交易套现只是"薅羊毛"犯罪化的一个缩影。司法实践中还存在多种违规行为:通过虚拟定位集中抢券可能触犯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罪;消费者倒卖消费券虽未直接入刑,但将被限制参与后续活动。值得注意的是,若商家与持券者共谋实施虚假交易,则构成诈骗共同犯罪。

  本案中商户利用规则漏洞大量收购低价转售的消费券,实质上构建了完整的套利链条:以低于补贴额的成本获取消费券资源,通过虚构订单将政府资金转移至自身账户。这种行为不仅破坏政策效能,更造成财政资金损失,严重扰乱市场秩序。

  三、诚信消费是享受政策红利的前提

  2025年恰逢多地延续消费刺激政策,该案为公众敲响警钟。司法机关提示:消费券发放本质是政府让利社会的惠民举措,其使用必须遵循真实交易原则。无论是消费者转让优惠券还是商户虚构订单,均违反诚实信用的基本准则。

  据统计,本案涉及400余张虚假订单,单笔核销金额300元,总涉案金额达13万余元。这些本应用于促进实体消费的财政资金,在违规操作下完全脱离政策设计初衷。法官特别指出:"当'薅羊毛'变成系统性套利行为时,就可能构成对公共财产的侵害。"

  结语:

  上海首例判例明确了"虚构交易套取补贴即为诈骗"的司法裁判标准,对规范消费券使用具有标杆意义。在数字经济时代,公众应清醒认识到:任何脱离真实消费场景的获利行为都存在法律风险。只有诚信参与政策红利分配,才能真正实现促进消费、惠及民生的政策目标。

更多羊毛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羊毛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