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基于当前国际市场供需数据及行业转型趋势)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建材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截至2025年6月,中国建筑建材行业正经历显著的结构性调整。国内市场需求受房地产深度调整影响持续收缩,而澳大利亚、中东等海外市场因基建缺口扩大和绿色转型需求激增,为过剩产能提供了新机遇。数据显示,72%的规模型企业将澳、中东列为未来三年核心出海市场,同时产业模式从单纯产品出口转向技术输出与本地化服务结合的新阶段。
国内建筑行业需求持续下滑背景下,海外市场的阶段性缺口凸显了国际化布局的战略价值。以澳大利亚为例,该国住房缺口超30万套,政府推动的老旧建筑改造与新建计划面临本土建材成本同比上涨23%、施工效率低下(项目延期率高达37%)等瓶颈。中国建材凭借高性价比模块化产品及快速交付能力,成为其缓解住房危机的关键解决方案。
中东地区则呈现高端需求特征:沙特、卡塔尔等国的十年基建计划总投资预计突破1.5万亿美元,对光伏建材、绿色混凝土和智能幕墙等技术密集型产品的依赖显著提升。中国凭借成熟技术和稳定产能,在EPC总承包项目中占据优势地位。
尽管市场空间广阔,但建材企业出海仍面临多重门槛。调研显示,68%的企业将“本地化适配能力不足”列为首要障碍,55%受困于“供应链成本失控”,49%需应对“金融风控缺失”的难题。
具体而言:
1. 认证与标准壁垒:澳大利亚要求所有建材通过严格本土认证(如“澳标”),周期长且流程复杂;中东市场对绿色建筑标准日益严苛,技术升级推高生产成本。
2. 融资压力加剧:中美关税不确定性导致物流和关税成本攀升,国内金融机构审批流程冗长,海外机构对非本地企业设限严格,形成双重融资壁垒。
3. 管理文化差异:部分企业虽建立本地销售团队,但管理模式仍沿用中国思维,忽视地域文化差异,导致营销策略失效或本土团队管理困难。
为应对挑战,行业正通过资本化运作和数字化工具重构出海模式:
总结
2025年的中国建材产业正站在全球化转型的十字路口。海外市场的需求缺口与高标准门槛形成双重推力:一方面倒逼企业提升技术、管理及本地化能力;另一方面推动行业从“卖产品”向“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升级,逐步构建资本联动、数字赋能和生态合作的新格局。未来三到五年,能否有效破解供应链成本、金融风控与文化适配难题,将决定中国建材在全球价值链中的最终位势。
更多建材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建材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