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2024-2025年全球储能装机量预计超350GWh,中国市场份额占比将达60%以上
近日,我国储能领域迎来关键性进展。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加速推进,固态电池技术突破与产业链布局成为行业焦点。在政策支持和技术迭代的双重驱动下,2024年中国储能产业规模已突破5000亿元,其中固态电池相关投资占比超过35%。在此背景下,河北省保定市通过构建"技术研发-中试生产-场景应用"全链条生态体系,在储能赛道抢占先机,为行业提供了可复制的创新发展范本。
在本月成立的太行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牵头下,保定市正以"1+3+N"模式打造国家级固态电池创新中心。该模式通过建设1个总部基地,整合检验检测、研发试验和技术孵化三大平台,并联合新疆、山西等多地设立N个区域分中心,形成产学研用协同网络。目前该院已推动实现33项合作成果落地,涵盖央企合作、跨区域共建及产业应用等多个维度。
研究院聚焦氧化物/聚合物复合固态电池与硫化物全固态电池两大技术路线,其研发方向直指储能行业核心痛点:通过提升能量密度(目标突破500Wh/kg)和安全性(预计降低热失控风险70%),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向更高效率、更低成本演进。这种"实验室到生产线"的快速转化机制,为我国抢占全球固态电池标准制定权提供了关键支撑。
作为拥有两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城市,保定依托"风光氢储输"完整产业链基础,正在构建"1+1+2+N"的固态电池产业生态:即1个研究院、1条中试线、2个生产基地和N个应用场景。数据显示,中固时代建设的全省首条2GWh级固态电池中试线将于今年10月投产,未来量产规模将扩展至2GWh;科力远储能设备基地一期已实现2GWh年产能,二期规划达产后总规模可达10GWh。
这种"总部-基地-场景"的立体化布局,使保定在储能产业链中占据关键节点。通过整合本地新能源整车制造、光伏组件生产等产业资源,该市正形成从核心材料研发到终端产品应用的全链条闭环,预计2025年相关产值将突破800亿元。
在应用场景方面,保定已构建"三维驱动"体系:电源侧聚焦新能源发电配储,电网侧推进独立储能电站建设,用户侧则布局工商业储能与动力电池应用。当前该市拥有涵盖储能电站、新能源汽车、低空飞行器等领域的多样化场景矩阵。
随着政策明确要求新建光伏项目按15%-20%比例配置储能,预计到2025年我国电源侧配储市场规模将达48GW;工商业用户通过峰谷价差套利模式,使用户侧储能经济性显著提升——这些趋势为保定固态电池产业集群提供了广阔市场空间。据测算,若实现"动储一体化"战略目标,该市相关产业规模将在2030年突破1500亿元。
当前中国在全球储能装机量中占比已超45%,而固态电池作为下一代核心技术,正成为各国竞争焦点。保定的实践表明:通过政府引导基金撬动社会资本、依托龙头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以应用场景反哺技术研发的"铁三角模式",能够有效加速技术商业化进程。
未来三年将是储能产业发展的关键窗口期。随着材料体系迭代(如固态电解质成本下降至$50/kWh以下)、生产工艺优化以及规模化效应显现,预计2026年我国储能系统成本将降至$130/kWh以内。在此背景下,保定以"技术研发-中试孵化-场景验证"为核心的创新生态,不仅为地方产业升级注入动能,更为全国乃至全球储能行业提供了可借鉴的发展路径。
从技术突破到产业落地,固态电池正引领储能行业迈向高安全、高能量密度的新阶段。保定通过构建全链条创新体系和多维度应用场景,成功将技术优势转化为产业竞争力,其经验为我国新能源战略实施提供了重要启示——只有实现技术研发与市场需求的精准对接,才能在万亿级储能市场中占据制胜高地。随着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和技术迭代加速,中国在全球储能版图中的主导地位将进一步巩固。
更多储能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储能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