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当前国际原油市场处于供需博弈与地缘风险交织的关键阶段。尽管6月底WTI原油价格收于65.45美元/桶,布伦特原油报67.11美元/桶,但油价日均波动幅度持续收窄,反映出投资者对经济前景的谨慎态度。中东产油国定价策略调整、哈萨克斯坦增产动态以及欧美柴油库存变化等多重因素相互作用,正重塑全球能源市场的竞争格局。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油价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前景调查研究报告》指出,中东原油价格在6月下旬升至一周高点,其中阿曼、迪拜和穆尔班原油基准价持续走强,凸显亚洲市场需求韧性。沙特可能将8月面向亚洲买家的官方销售价格(OSP)上调至四个月高位,阿拉伯轻质原油OSP或达每桶1.70-2美元。这一举措反映中东产油国正通过调价策略争夺市场份额,但需警惕供应端潜在冲击:哈萨克斯坦6月产量创新高,日均188万桶,较5月增长7.5%,上半年同比增幅更达13%至179万桶/日。
美国市场数据进一步加剧油价波动性:截至6月28日当周API原油库存意外增加68万桶,与预期降库形成反差;但柴油库存骤降提振其价格表现,凸显燃料需求结构性分化特征。这种消费旺季窗口期的供需错配,导致油价在65-70美元区间反复震荡,投资者需密切关注炼厂开工率及成品油裂解价差变化。
伊朗与以色列紧张局势升级背景下,也门胡塞武装持续导弹袭击行动,美国驻以大使威胁动用B-2轰炸机打击目标,加剧区域安全不确定性。尽管沙特等国试图通过OSP调价巩固亚洲市场地位,但地缘溢价的不可预测性仍构成油价上行约束条件。值得注意的是,伊朗外长明确要求谈判期间获得"不被军事攻击"承诺,这使得伊核协议重启进程至少推迟至第三季度,进一步强化了OPEC+对供应政策的掌控力。
当前原油期货持仓数据显示,投机头寸在65-70美元区间呈现双向布局特征。虽然WTI和布伦特近期价差结构仍维持backwardation(近月升水),但跨区EFS价差回落暗示欧洲买家议价能力增强。值得注意的是,中国INE原油期货价格与国际市场的联动性提升至85%,显示亚洲定价影响力扩大。投资者需警惕美国国债收益率波动对油价的间接冲击——10年期美债6月底收于111.92,其走势将通过美元汇率传导影响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估值体系。
综合供需面、地缘政治及金融因素,预计第三季度布伦特原油仍将围绕65-75美元震荡。关键风险点包括:OPEC+8月会议产量政策调整(可能释放或冻结产能)、美国战略石油储备补充计划进展(当前库存已降至4亿桶以下),以及中国基建投资对柴油需求的拉动效应。建议投资者采用跨期价差套利策略,同时关注中东OSP定价与API库存数据的联动规律,在67美元附近设置止损进行区间操作。
2025年油价走势呈现"供需紧平衡+地缘高波动"特征,中东产油国通过价格工具强化市场控制力,而供应端多元化趋势削弱单一因素对价格的主导作用。投资者需建立多维度分析框架,在关注API库存、炼厂利润等基本面指标的同时,密切跟踪美国债务上限谈判进展及美元指数变动,方能在油价竞争中捕捉结构性机遇。
更多油价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油价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