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核心观点】2025年上半年,长江三峡游轮市场呈现结构性调整特征。数据显示,6月发船量同比微降但保持高位运行,省际非跨夜航线占比提升,银发游客成为消费主力,豪华型与经济型产品差异化竞争加剧,行业正经历从规模扩张向品质服务的深度转型。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游轮行业市场深度研究与战略咨询分析报告》指出,当月共发船518艘次,其中省际非跨夜航线贡献40艘次。客运量达11.02万人,较去年同期下滑14.33%。值得注意的是,游轮平均载客率(床位)为69.14%,同比下降3.74个百分点,表明在运营规模保持稳定的背景下,供需关系出现阶段性失衡。航线分布方面,渝宜线作为核心干线贡献了72.54%的客运量,而万宜线、奉宜线等支线市场潜力显现。
1-6月累计发船2300艘次,客运总量达54.23万人。尽管同比增速放缓至94.17%,但平均载客率逆势回升至76.47%(+2.38%),反映出旺季市场调节能力增强。值得关注的是,省际非跨夜航线累计发船量同比增长0.6%,显示出细分市场的开拓成效。
从年龄分布看,60岁以上老年人群占比超半数(52%),成为核心客群。区域来源方面,浙江、江苏等沿海省份游客量占比较去年同期提升1.2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四川旅客数量保持稳定,形成"东客西行"的市场格局。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境外游客量同比增长58.5%,已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6月数据显示,豪华型游轮发船量达318艘次(占总数61%),但客运量同比下降12.85%,显示高端市场面临供给过剩压力;经济型游船则在发船量、载客率等指标上呈现更明显的下滑趋势。行业资讯及游轮竞争分析表明,产品创新与服务升级成为破局关键。
渝宜线作为核心干线持续发挥规模优势,万宜线与奉宜线的市场份额合计提升至23.7%,显示短途旅游需求增长。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新增航线试验性运营取得突破,为市场拓展奠定基础。
【趋势总结】2025年上半年长江三峡游轮行业呈现"总量稳、结构调、品质升"特征。在行业竞争加剧背景下,企业需聚焦银发客群服务升级,优化主干支线协同网络,推动产品从标准化向个性化转型。数据显示的载客率波动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预示着市场正在经历从规模扩张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转折期。随着暑期旺季到来和境外游客持续回流,下半年行业有望实现供需两端的结构性改善。
更多游轮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游轮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