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型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加速推进,变电站在保障能源安全、优化产业结构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截至2025年7月,石家庄市通过系统性规划完成了双“1+4”电网布局的全面落地,9座变电站的建成投运不仅满足了区域用电需求,更成为推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基础设施。本文聚焦这一战略布局背后的技术逻辑与产业协同效应,并分析其对未来能源体系的影响。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变电站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前景调查研究报告》指出,2025年7月数据显示,随着最后一座北苑220千伏变电站的开工,石家庄市区9座规划变电站全部进入实施阶段。该工程包含5座220千伏核心枢纽及4座110千伏配套站点,形成覆盖城市中心与外围产业带的网格化供电网络。其中,新华区北苑站建成后将为西北部高新技术园区提供稳定电力支撑,预计提升区域供电能力30%,直接服务周边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
自2020年启动以来,石家庄电网布局始终以“安全可靠、智能高效”为目标。截至当前,荷园、裕翔等4座110千伏变电站已投入运营,红旗、贤兴(石钢)两座220千伏站完成投运,解放、国际站建设进入冲刺阶段。全部工程竣工后,石家庄电网将形成“双环网+多节点”的结构,供电可靠性提升至99.99%,为未来5年城市GDP增长预留15%的电力容量空间。
变电站建设不仅解决用电缺口问题,更通过优化电网结构推动产业空间重构。例如,二环周边新增的4座110千伏站精准匹配了物流枢纽、数字经济产业园等新兴业态的电力需求,促进土地集约利用与产业链延伸。同时,智能电网技术的应用使变电站在峰谷调节、新能源消纳中发挥核心作用,2025年石家庄可再生能源接入比例预计突破40%,进一步降低区域碳排放强度。
面向“十四五”末期目标,石家庄供电公司正加速推进剩余工程,并计划引入人工智能调度系统与储能设备集成技术。通过实时负荷预测和故障自愈功能,电网将实现从单纯供电向能源管理中枢转变。此外,结合智慧城市规划,部分变电站试点增设电动汽车快充站、5G基站等复合功能,推动基础设施的综合效益最大化。
总结
石家庄双“1+4”电网布局的全面落地标志着城市电力保障进入新阶段。通过科学规划与技术创新,变电站在支撑产业扩张、提升能源效率、促进低碳转型中释放了多重价值。未来,随着数字化进程深化,变电站将不仅是电力传输节点,更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持续动能。
更多变电站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变电站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