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聚焦建筑保温材料领域风险防控与全产业链监管
当前我国建筑保温材料市场持续扩容,市场规模突破4800亿元。但近年来多起因保温材料质量缺陷引发的火灾事故频发,2023年全国市场监管系统共查处不合格保温材料产品1.2万批次。在此背景下,陕西省通过创新监管模式和强化企业主体责任,构建了"生产-流通-应用"全链条风险防控体系,为行业规范化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案例。
数据显示,陕西省现有建筑保温材料生产企业236家,占西北地区总产能的41%。2024年全省市场监管系统针对该领域开展专项检查87次,发现质量隐患问题152项。此次由省市场监管局主导的质量安全业务培训,通过"警示教育+责任承诺+专业指导+工作部署"四维模式,重点解决企业质量管理制度不健全、检测设备配备不足等突出问题。参与部门包括工信厅、住建厅等全产业链监管主体,形成跨部门协同治理机制。
培训期间发布的《建筑保温材料监管指南》明确要求:生产企业需建立电子追溯系统实现全流程可溯,检测报告公示率须达100%。全省已组织327家企业签订质量安全承诺书,并发放《质量安全追溯平台操作手册》,该平台自上线以来累计录入产品信息4.6万条。针对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等违法行为,监管部门建立"黑名单"制度,2024年已公开曝光违规企业18家。
陕西省专项整治工作专班强调,将重点推进三项核心举措:一是强化生产端源头管控,在全省推广节能型A级防火材料应用;二是完善流通领域抽查机制,年度监督抽检覆盖率计划提高至35%;三是建立施工环节责任追溯制度,要求工程建设项目留存保温材料质量档案。数据显示,通过上述措施,2024年上半年全省保温材料产品合格率同比提升8.7个百分点。
结合住建部门最新规划,到2025年陕西省将实现新型环保型保温材料应用占比超65%,同步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市场监管系统将持续完善"互联网+监管"模式,计划在年底前建成全省统一的质量信用信息平台。随着《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验收管理暂行规定》的严格执行,行业准入门槛将进一步提高,倒逼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
2025年保温材料行业发展正面临质量提升与产业升级双重挑战。陕西省通过构建"制度约束+技术支撑+社会共治"的监管体系,在防范质量安全风险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其创新实施的电子追溯、黑名单公示等举措,为全国建筑保温材料行业规范化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经验。随着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和全产业链协同治理深化,我国保温材料产业将加速向绿色化、标准化方向转型升级。
更多保温材料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保温材料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