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当前市场动态
截至2024年底,全国浮法玻璃生产线共计287条,在产225条,日熔量达15.8万吨。近期数据显示,玻璃期货价格波动显著影响现货市场,行业正经历政策引导下的结构性调整。在供应端优化与需求预期改善的双重驱动下,玻璃产业正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2024年7月,玻璃主力合约FG509收盘价达1249元/吨,日内涨幅超9%,随后现货价格升至1207元/吨。此轮价格上涨源于多重因素共振:前期市场超跌后的修复、政策对行业“反内卷”的引导,以及期货与现货市场的正反馈联动效应。当前玻璃行业整体呈现供需格局重构特征,企业通过调整产品结构和优化产能布局应对挑战。
从区域表现看,华北地区率先领涨,沙河市场5mm浮法玻璃价格上调0.5-1.5元/重量箱;西南市场同步跟涨,四川部分厂家报价提升1元/重量箱。华东市场因局部暴雨天气出货略有放缓,但整体需求韧性显现。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期明确将出台钢铁、建材等重点行业稳增长方案,强调淘汰落后产能与产业升级。这一导向直接强化了玻璃行业的供给端约束:一方面,煤矿生产核查推高煤炭成本,抬升煤制玻璃企业的边际利润;另一方面,“反内卷”政策遏制低价竞争,推动企业转向技术升级和高端产品开发。
据行业监测数据,2024年全国平板玻璃产量10.93亿重量箱,同比增长3.07%。在产能调控与成本上升的双重压力下,行业逐步形成“三分之一盈利、三分之一盈亏平衡、三分之一亏损”的微利格局,为产品结构转型提供缓冲空间。例如,部分企业加速布局电子玻璃等高附加值领域,以适应市场需求多元化趋势。
当前玻璃价格波动显著受期货市场驱动,尤其在上涨周期中,期货价格成为现货定价的重要参考。这种联动效应短期内提振了行业信心,长期则加速落后产能退出和资源向头部企业集中。以光伏玻璃为例,虽与浮法玻璃终端应用不同,但其生产工艺共性及龙头企业的协同布局,使两者市场情绪形成共振。
政策预期叠加能源价格企稳推动下,2025年玻璃期货盘面持续走强,带动现货端各区域厂家试探调价空间。中长期看,若低供应格局延续至传统需求旺季(如下半年),行业或迎来进一步的价格修复与产能优化窗口期。
在“双碳”目标推动下,玻璃产业正加速向低碳化、智能化方向升级。龙头企业如旗滨集团、金晶科技等已布局光伏玻璃和节能玻璃领域,并通过技术迭代降低单位能耗。同时,行业需警惕外部风险:国际能源价格波动可能传导至成本端,而房地产需求复苏节奏仍存不确定性。
2025年的中国玻璃产业处于关键转型期,政策调控与市场机制共同推动供需结构优化。从短期看,期货与现货联动强化了行业信心;从中长期视角分析,产能出清、产品升级和绿色转型将成为核心驱动力。随着供给端持续收缩及高端市场需求释放,玻璃行业有望实现从规模扩张向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性转变。
更多玻璃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玻璃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