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全球锂矿产业链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碳酸锂价格较去年同期下跌超30%,供需失衡导致企业盈利两极分化,政策调控与产业转型需求同步加码。从产能过剩到存货减值、从成本控制到多元布局,锂矿企业在市场寒冬中展现出截然不同的生存逻辑,行业洗牌进程显著加速。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锂矿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截至2025年7月24日,已有14家锂矿企业披露上半年业绩预告。数据显示:
在14家披露数据的企业中,7家盈利、7家亏损,合计净利润区间为+29.99亿元至-18.36亿元:
1. 成本控制成为关键:低价非洲锂精矿冲击下,中国企业进口策略转向多元化,但需平衡运输风险与成本优势。
2. 存货减值侵蚀利润:多数企业因上半年价格暴跌计提大额资产减值,部分冶炼厂现金流告急,被迫减产或停产。
3. 政策引导产业整合:政府正推动锂矿资源整合,鼓励龙头企业通过并购优化产能结构,并加强海外资源布局的政策支持。
2025年上半年锂矿产业呈现“价格探底—盈利分化—政策干预”的三重特征。碳酸锂均价跌破7万元/吨的背景下,仅有少数企业通过多元化业务或低成本资源(如盐湖提锂)维持微利。产能过剩、海外低价原料冲击及存货减值风险短期内难以逆转,但政策引导下的资源整合与技术升级将推动行业向更健康的方向演进。未来,锂矿企业的生存不仅取决于成本控制能力,更需依赖产业链延伸与全球供应链布局的深度调整。
更多锂矿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锂矿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