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关键数据呈现:2024-2025年度全球甲醇产量预计达1.8亿吨,国内港口库存同比增加22%,进口增量至38万吨,绿色技术渗透率不足3%
当前甲醇市场正经历宏观情绪波动与基本面疲软的双重考验。7月上旬工业品普涨时,甲醇表现相对滞后;进入中下旬后,价格随整体商品回调显著下跌,主力合约单周跌幅近4%。这一现象折射出甲醇产业供需失衡的深层矛盾——高供应弹性、弱需求韧性与库存压力交织,叠加技术迭代缓慢的现实困境。
国内甲醇开工率持续维持83%高位,进口量预计在7月末增至38.17万吨。先进产能投产加速推升供应端弹性,但下游传统领域陷入困境:甲醛行业开工率跌至27.96%,MTO装置负荷不足五成,超60%企业面临亏损。技术层面看,绿色甲醇生产占比仅约3%,难以抵消化石能源主导下的过剩压力。
截至7月底,沿海港口甲醇库存较去年同期增长22%至108万吨。中东地缘冲突缓和后伊朗出口快速恢复,叠加国内检修装置重启计划(预计8月上旬开工率回升),供需天平进一步向供应倾斜。需求端仅MTO领域存边际改善预期,但外采量能否持续仍是未知数。
尽管碳中和目标推动绿色甲醇技术研发投入增长20%,但当前产能转化效率仅为传统工艺的65%。原料端煤炭价格波动直接影响生产成本,而下游烯烃需求受制于经济周期,短期内难以形成技术替代的规模效应。政策层面"反内卷"预期降温后,市场更需关注产业自身的技术突破能力。
短期来看(7-8月),港口加速累库叠加进口高峰将压制价格中枢,主力合约或承压测试成本线。但进入9月后,传统需求旺季来临叠加潜在装置检修可能,库存拐点有望出现。技术面需重点关注2300元/吨关键支撑位,若有效企稳则中期反弹概率加大。
2025年甲醇市场在供需失衡与技术滞后的双重夹击下呈现显著结构性矛盾:供应端弹性过剩与需求端韧性不足形成鲜明对比,港口库存压力持续攀升至历史高位。尽管绿色技术渗透率提升缓慢,但政策导向仍为长期转型提供指引。短期价格受累于现实面拖累,中期需观察旺季需求兑现程度及进口扰动因素。在能源转型大背景下,甲醇产业亟待通过工艺革新与产业链协同破解当前困局。
更多甲醇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甲醇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