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当前全球影视产业正经历由数字技术引发的结构性变革。据行业数据显示,2024年虚拟制片市场规模已达27.9亿美元并保持两位数增速,中国影视基地预计到2025年将实现同比13.3%的增长。在杭州钱塘区数字化影视基地正式启用之际,我们观察到技术革新与政策支持正形成合力,推动影视产业向虚实融合、降本增效方向加速转型。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影视行业重点企业发展分析及投资前景可行性评估报告》指出,LED弧幕实时渲染、XR扩展现实拍摄等数字技术正在重构影视制作流程。杭州钱塘区建成的近万平方米交互型影棚,通过自主研发的虚拟制片系统实现服务器数量减半至传统方案50%以内,使雪山极光与隧道疾驰等复杂场景实拍效率提升90%以上。这种"后期前置"模式将传统两周制作周期压缩至2-3天,并降低60%以上的综合成本,标志着影视生产进入实时交互新阶段。
钱塘区政府通过打造"创作—制作—传播—变现"闭环生态,已聚集156家规上文化企业。该区一季度文化产业营收达50.22亿元(同比增长10.9%),吸引数字设备供应商、特效公司及后期制作机构形成完整产业链。政策支持下的青年导演扶持计划,每月开放价值千万级的数字化影棚资源,通过"百名青年导演孵化工程"解决创作资源瓶颈。
实时3D渲染引擎与动捕系统的融合应用,推动影视制作突破物理限制。钱塘基地正在建立包含空间定位校准、算法优化等核心技术的行业标准,其研发的虚拟制片系统已通过博物馆纪录片、知名广告案例验证市场价值。同时联合高校开发"数字影视工坊"课程体系,培养兼具艺术审美与技术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破解理论实践脱节难题。
亚太地区作为虚拟制片增长最快区域,正迎来Netflix、迪士尼等国际平台加码投资。钱塘模式通过精简硬件配置(服务器减少超50%)、降低使用成本,使国内影视项目获得显著竞争优势。这种技术普惠性已吸引央视影视剧签约入驻,并在试运营阶段完成多个高难度场景拍摄案例。
来看,2025年的中国影视产业正经历由技术创新与政策引导共同驱动的深度变革。虚拟制片技术不仅解决了传统制作中的空间局限和成本难题,更通过标准化流程重构行业生态。随着数字影棚集群效应显现、人才培养体系完善以及青年创作力量注入,预计到2025年国内影视基地将形成千亿级市场规模。这种技术赋能的发展路径,为全球影视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中国方案。(数据来源:共研产业研究院公开报告及钱塘区文化产业统计公报)
更多影视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影视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