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当前全球能源转型加速推进,光伏产业作为清洁能源核心赛道持续释放增长动能。根据最新行业监测数据显示,2025年7月国内光伏组件招投标市场呈现显著结构性变化,N型技术渗透率突破七成,价格体系在供需动态平衡中显现分化特征,为产业链投资布局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光伏组件行业市场深度研究与战略咨询分析报告》指出,2025年7月国内市场光伏组件中标规模(含入围)达4.62GW,其中N型技术路线占比显著提升至3.35GW。这一增长主要源于大型央企采购项目集中释放,如某头部基建企业公开招标的3GW光伏组件框架采购项目,推动行业技术迭代进程加速。从交付周期看,8-10月为当前市场主流交货窗口期,但部分长单已延伸至2026年,反映出终端应用场景对供应链稳定性的更高要求。
本月投标数据显示,光伏组件综合报价区间维持在0.608-0.74元/W,均价为0.701元/W。细分至技术类型:TOPCon组件报价普遍站稳0.70元/W以上,较上月微涨约2%,显示行业反低价竞争政策初见成效;HJT(异质结)组件通过示范项目实现突破性应用,某能源央企近期中标案例验证了其在特定场景的溢价能力;而BC(背接触电池)技术路线本月暂无开标记录。值得关注的是,N型产品整体均价达0.715元/W,在性能优势支撑下形成独立定价体系。
从资本配置视角看,N型技术赛道已成为当前产业链投资焦点。TOPCon产能扩张与成本优化并行推进,头部企业通过工艺改进将单瓦成本压缩至行业基准线以下;HJT则依托25.7%的实验室效率天花板吸引长期资金布局。市场数据显示,具备垂直一体化能力的企业在价格竞争中保持更强议价权,其组件中标份额较去年同期提升18个百分点。未来短期内,光伏组件价格或将在0.65-0.75元/W区间震荡,投资者需重点关注技术迭代速度与终端需求匹配度。
综上所述,2025年光伏组件市场正经历从规模扩张向质量升级的转型关键期。N型技术渗透加速重塑竞争格局,价格体系分化反映产业价值重构进程。随着全球装机量持续突破预期,具备技术创新能力和供应链掌控力的企业将获得超额收益空间,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高效电池产能布局与应用场景适配性提升两大方向。
更多光伏组件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光伏组件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