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当前中国制造业正经历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跃升的关键转型期,2024年全国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其中山东省以制造业占比36%的结构优势领跑区域发展。作为传统制造重镇,潍坊市凭借1.1万亿元的规上工业产值和蔬菜产销量全国第一的产业基础,在“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政策指引下,通过重点企业集群化发展、产业链精准培育等举措,构建起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范式。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制造业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前景调查研究报告》指出,潍坊市立足41个工业大类中37个实现规模化发展的产业基础,将创新锚定于生产一线的现实需求。在化工安全领域,某智能装备企业研发的自动化装车系统,使啤酒物流环节用工减少90%,并推动举办全国性行业会议推广技术;在储能设备领域,某科技公司攻克磁悬浮飞轮储能核心技术,实现电网调频效率从45%到85%的跃升。这些实践印证了“行业痛点即创新起点”的发展逻辑——2023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61.2%,较五年前提升9个百分点。
潍坊通过“智联百校”行动构建起产研对接通道,两年内促成企业技术需求与高校院所的1800余项合作,其中539名专家下沉基层担任科技特派员。基金招商模式则凸显资源配置效率:某航空航天产业园引入航空发动机叶片再制造项目后,当年实现产值过亿元;2024年全市新设产业引导基金规模达170亿元,重点投向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制造业领域。这种以产业链需求为导向的要素配置机制,使专精特新企业数量从2020年的568家增至当前的1228家,并建成952个创新平台支撑技术转化。
面对全国首批制造业新型技改试点城市政策红利,潍坊正加速构建“产业大脑”生态体系。在农业装备领域,某蔬菜种业集团通过AI育种加速仓设计,将传统10年育种周期压缩至5年;碳基导电产业链服务商则转向企业“智改数转”,2024年上半年签约服务项目增长3倍。数据印证转型成效:全市发明专利授权量同比增长14.6%,青年人才净流入率连续三年保持8%以上,制造业投资增速较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5个百分点。
潍坊的实践揭示了中国制造业升级的底层逻辑:以重点企业为创新主体、政策环境为支撑框架、市场需求为导向指引的“三维驱动”模式,正在重塑区域竞争力格局。当产业沃土与创新基因深度交融,这座传统制造之城正通过技术突破与要素重构,在2025年全球产业链重构周期中占据先机——其经验表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既需要脚踏实地解决车间里的机油问题,也离不开在政策红利窗口期的主动作为。正如当地产业升级路径所展现的:创新从来不是空中楼阁,而是生于匹配、长于融合、成于定力的系统工程。
更多制造业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制造业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