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在新能源汽车和储能需求的强劲推动下,2025年中国锂电池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据行业权威数据显示,当前锂电池隔膜环节正经历关键转型期,头部企业通过主动协调产能布局、强化技术创新等方式应对市场变化。8月23日苏州召开的重要会议,为行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新的实践方向。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锂电池市场专题研究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指出,2025年8月23日,包括恩捷股份等13家锂电池湿法隔膜领军企业在内,在苏州召开了专项座谈会议。与会企业共同签署行业自律倡议书,明确六大核心原则:价格体系需覆盖生产成本底线、产能规划要动态匹配市场需求、技术投入应聚焦高附加值领域、产业链协同需强化信息共享机制、知识产权保护须贯穿创新全过程以及市场环境建设需要多方共治。
统计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锂电池湿法隔膜产量同比增长38%,但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企业代表在会上指出,行业正面临低端产能过剩与高端产品短缺并存的局面。会议特别强调要避免重复建设低质产能,建议建立行业预警机制,通过共享市场预测数据引导合理投资。
数据显示,2025年我国动力电池装机量突破600GWh,带动隔膜需求同比增长45%。与会企业倡议构建"研发-生产-应用"全链条协作体系:上游材料供应商需提前布局新型涂覆技术;中游隔膜厂商应建立产品追溯系统;下游电池企业要参与工艺标准制定。这种深度协同将有效缩短新产品市场化周期,预计到2026年高端湿法隔膜良品率可提升至95%以上。
会议公布的行业白皮书显示,我国锂电池隔膜相关专利申请量近五年增长4倍,但侵权纠纷案件也呈上升趋势。企业联合承诺将建立技术共享平台,对核心专利实行分级管理:基础工艺实施开放许可,创新成果则通过交叉授权实现价值转化。此举有望使行业研发资源利用率提升30%,每年减少重复研发投入超20亿元。
据行业协会监测数据,经过专项整治后,隔膜价格波动幅度已从2024年的±18%收窄至当前的±9%。本次会议提出的"产能白名单"制度将通过季度报告形式向全行业公示,预计到2025年底可实现主要生产基地产能利用率达75%-85%的合理区间。
来看,此次锂电池隔膜行业的集体行动标志着我国新能源产业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转折。通过建立价格协调、技术共享和市场共治机制,不仅有助于缓解当前供需错配问题,更为2030年实现全球领先的锂电池产业链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行业自律体系不断完善,预计到2026年中国隔膜出口占比将突破45%,在全球新能源产业中发挥更大作用。
更多锂电池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锂电池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