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在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的双重推动下,中国人工智能技术正加速渗透至经济社会各领域。根据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9月,我国算力总规模已突破302EFLOPS,位居全球第二;AI服务器营收同比增长超60%,智能经济核心产业规模预计达万亿量级。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市场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指出,2025年,人工智能在产业升级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以刚刚闭幕的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为例,375家参展企业中超过60%展示了“人工智能+”相关产品和服务方案,涵盖智能机器人、AI大模型交互等前沿应用。例如,某科技公司推出的个知·智能工作站(GAI Station)预装了写作助手、深度搜索等工具,可在十分钟内生成万字行业研究报告,显著提升办公效率。
从企业实践看,人工智能技术的落地已带来实际效益。2025年上半年,海光信息因高端处理器产品在大模型领域的广泛应用,净利润首次突破10亿元;工业富联AI服务器营收同比增速超60%,云服务业务增长更达150%。行业分析显示,人工智能正在通过算法优化、场景适配等方式提升企业竞争力,并推动订单量与业绩同步攀升。
作为人工智能发展的核心支撑,我国算力建设持续加速。国家信息中心数据显示,全国算力总规模已达302EFLOPS,国家枢纽节点布局进一步优化。政策层面,发改委通过发放“人工智能券”降低企业研发成本,并鼓励超大规模算力集群建设。例如,某头部企业在贵安、乌兰察布等地部署了CloudMatrix 384超算节点和灾备云中心,为央国企提供高稳定算力服务。
国家数据局强调,未来将推动算力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重点赋能AI+交通、医疗等领域。“让算力深度融入国计民生”成为核心目标。例如,在智能驾驶领域,部分企业已通过自研算法开发出具备低空监测、车载交互功能的红外产品,并在多个场景获得订单增长。
人工智能与消费领域的融合正催生新业态。2025年,智能终端设备如网联汽车、智能家居等加速普及,构建了全场景智能交互环境。专家预测,到2035年,中国AI市场规模有望突破36.63万亿元,其中新产品创新(如元宇宙、脑机接口)和消费体验升级将成为重要驱动力。
从需求侧看,人工智能通过拓展服务场景与产品形态,加速消费结构优化。例如,在医疗领域,AI辅助诊断系统正提升基层诊疗效率;在零售行业,个性化推荐算法推动精准营销。政策层面亦明确支持“人工智能+”激活内需市场,形成体验化、情感化的新型消费需求。
人工智能驱动增长与变革
2025年是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关键节点。通过六大重点行动的实施,政策引导与市场需求共同构建了技术落地的完整生态。从算力基建到千行百业的应用渗透,再到消费端的持续扩容,人工智能正成为中国经济新增长极的核心引擎。未来,随着技术迭代与场景深化,其对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的赋能效应将进一步显现,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更多人工智能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人工智能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