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截至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快递行业在政策引导下加速摆脱低价内卷。核心产粮区广东、浙江等地率先启动调价机制,单票费用上浮显著,部分地区设定成本底线,推动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竞争。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行业业务量增长21.6%,但单票收入同比下滑近8%,政策干预与市场调整的双重作用下,行业正经历结构性转型的关键节点。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快递行业市场供需及重点企业投资评估研究分析报告》指出,广东地区近期对电商客户上调快递费用,调价幅度达0.3元至0.7元/票,并设定1.4元/票的底线价。此前浙江义乌已将底价从1.1元提升至1.2元,福建、安徽等地亦有涨价预期。这一调整直接回应了行业长期存在的成本压力:广东、浙江加盟商过去以0.8-1.2元/票揽收电商件,扣除派费与中转费用后每单亏损0.2-0.5元,网点平均利润率仅2%-4%,较2015年缩水超八成。政策推动下,价格回升正逐步缓解企业经营困境。
低价竞争导致行业陷入“量增利减”怪圈。2025年第一季度数据显示,通达系单票收入普遍低于2.3元,部分电商件不足2元,企业利润承压显著。以中通为例,上半年营收增长9.8%至227亿元,但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2.6%,主因包裹单价下降6.2%抵消了17.7%的业务量增幅。政策层面,《价格法修正草案》与《反不正当竞争法》形成监管合力,明确禁止“低于成本价”竞争行为,倒逼企业转向服务与效率驱动。
涨价对低价商品影响显著,但高附加值品类相对韧性较强。例如,单价400-600元的滑板类目商家表示,中通大件运费20-30元/票未受影响,而顺丰因折扣率下调变相提价。低客单价商品卖家则面临利润挤压风险,部分或退出线上市场。数据显示,3C电子等品牌商可通过价格传导消化成本压力,但小商家议价能力弱,需依赖快递服务稳定性提升应对竞争。
国家邮政局通过设定区域成本底线、建立全国价格监测平台,并结合约谈与罚款等手段遏制恶性竞争。短期看,单票均价回升将修复企业利润空间,末端派费增加可改善快递员收入稳定性;长期则推动行业从“以价换量”转向差异化服务竞争。头部券商预测,在核心区域涨价扩散及旺季来临的双重支撑下,2025年下半年快递公司业绩有望实现阶段性复苏。
2025年的中国快递行业正处于关键转型期,政策引导与市场调节共同推动价格体系重构。通过设定成本底线、强化监管,行业逐步摆脱低价内卷陷阱,转向服务品质与效率的竞争赛道。区域调价的连锁反应叠加旺季需求增长,将加速头部企业盈利修复,并为中小商家提供更可持续的服务生态。未来2-3年,快递市场或形成“价格理性化+服务差异化”的新竞争格局,最终实现行业健康、高质量发展。
更多快递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快递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